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D方法研究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萍  王建帆  陈斐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32-135
经济发展历来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相继强调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后,社会资本因素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性地采用SD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建立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宏观概念基模———"滚雪球"基模以及社会资本的成长上限基模来分析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后期研究的方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论区域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除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有利于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在关注区域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是影响金融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机制。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人际之间的信任和互惠规范等方面,增强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对非正规金融或民间信用的影响及社会资本在微型金融发展和关系融资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波 《理论观察》2001,(6):38-40
“文明冲突”是文明互动的结果。从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l眵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文明通过“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文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刍一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仅经济上要实行对外开放.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必然面临着外来文明的碰撞和冲击。只有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现代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吸收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6.
7.
涂冰倩  李后建  唐欢 《南方经济》2018,37(12):17-39
健康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户健康受损时,会通过"劳动效应"、"挤占效应"和"情感效应"影响其经济脆弱性,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在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的连接下,通过及时获取信息与资源等对农户经济产生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13"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处理效应模型解决内生偏误问题、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后,回归结果显示:健康冲击会通过挤占效应和情感效应两条渠道机制对农户经济产生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分项指标则通过信任渠道机制对农户经济产生正向影响;男性户主更易因遭受健康冲击而陷入经济脆弱困境,处于劳动年龄的户主在利用社会资本缓解经济脆弱性方面更具优势;而社会资本在缓解健康冲击对农户经济脆弱性中的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农村社会中,社会资本等非正式机制逐渐被正式医疗保障机制所替代。在稳健性检验中,构造基于预期贫困定义的贫困脆弱性指标(VEP)进行替换变量回归,进一步证实所得结论。文章的政策涵义在于,应加强对于农户健康风险的管理,并重新挖掘社会资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缓解经济脆弱性,阻断贫困。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社会资本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对农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与正式制度之间存在替代、互补关系。建立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企业发展的分析框架,并以广东东进农牧集团为讨论对象,探讨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机理及其作用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的经济回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三县市农户的实地调查,结合农村居民“讨论网”和“借钱网”的调查资料,利用家庭收入模型估计了中国农村居民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经济回报率,通过相关统计数据考察了农村居民工具性社会资本的关系构成。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影响,社会资本的经济回报小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回报;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经济回报率不同,工具性社会资本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情感性社会资本的经济回报并不显著。本文还发现,亲缘关系是农村居民工具性社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除邻居以外其他的非亲缘关系所起作用甚微。因此,农民和政府都应重视并加强对社会资本,尤其是工具性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积累,进一步拓宽农民社会交流渠道,使其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从而提高家庭收入,尽快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0.
11.
日本第三域: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新型组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三域是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团体、组织,在日本,第三域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公共物品、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增加社会资本等。通过对第三域组织的了解,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改革与战略》2011,27(4):61-64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指出: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任何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理应取决于不同形态资本的结构均衡以及所有资本的整合效应。通过从资本结构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发展失衡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文章认为,大力进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使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分布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均衡与协调,同时通过文化资本、制度资本的配套,发挥资本的整合效应,是矫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信和 《南方经济》2002,(12):19-20
该文是程信和教授于2002年10月26日在第十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上,受会议筹备的委托所作的总结发言。经作者同意,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一书的主要内容 ,即法律命令说、“实际是这样的法”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实在道德 ,并针对法律命令说、功利主义、法律的价值意义等进行了相关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过程可分性、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资源优势、产品具有较长的价值链、全球化的市场以及知识导向是集群形成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企业家作为区域经济系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就是一系列企业创立和不断衍生的过程,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动对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以企业家人际网络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对集群中企业间的合作、创新的扩散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孔德周 《改革与战略》2009,25(12):53-57
文章运用辩证系统思维,通过对中国经济建设中主要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法的价值——通过公平,实现整体的、长期的、协调的高效益,认为经济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宁宁 《开放导报》2004,(3):5-7,11
90年代以后,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不配套,引发社会预期不良。因此,1997年以后,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长期来看,无论是人口、资源、环境,还是在社会内部矛盾问题上,我们目前面临问题的难度,都大大超过历史上的西欧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协调发展,是非常有远见的。由于前述中国问题的特殊性,新型工业化道路能不能走得通,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