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法》将广告的接受者表述为“消费者”,在虚假广告诉讼案件中,当企业依据《广告法》追究广告主、广告设计者或广告发布者民事责任时,原告是否属于消费者便可能成为争议的焦点。司法实践中,法院或者对“消费者”作扩大解释,或者对这一问题不予关注.当然也可以通过放松对“竞争关系”的理解从而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解决此类纠纷。但从理论上说,“消费者”概念应仅指个人,而不包括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人。因此,《广告法》修改过程中,应恢复原《广告管理条例》的表述方式,即“用户与消费者”,或者采用更具开放性的概念“广告受众”。  相似文献   

2.
<正>《广告法》第37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做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虚假广告给消费者和用户造成损失的,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的监督管理机关,所以,消费者如果上当受了骗,蒙受了损失,可以请求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处理。如果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就现实生活中一则有关政富方面的虚假广告,对《广告法》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根据《广告法》第38条的规定,我国对广告商(本所指广告商即广告的经营和发布)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采取的是有条件连带责任,即发布虚假广告,使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商只有在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情况下,才了担连带责任;广告商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笔认为,对广告商实行有条件连带责任,不利于充分保护消费的合法权益,应对广告商建立无条件连带责任。只要广告商发布了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使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的合权益腚到了损害,不论广告商是否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都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消费既可以向广告商索赔,也可以向广告主索赔,广告商赔偿后,可向有过错的广告主追偿。  相似文献   

5.
某饮料厂通过县电视台对其产品××口服液”作广告宣传。该厂在广告内容中称:“××口服液”系用祖传秘方配制,长期饮用有提神明目、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到投诉后调查认定:该厂所生产的口服液属于食品系列,该厂在广告中宣传疗效的内容,足以误导消费者,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19条规定,即:“食品、酒类、化状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遂依照《广告法》第41条规定,责令饮料厂停止发布该广告,并处罚款4000元,同时对该广告的制作者、发布者分别作出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6.
<正> 律师先生:我是某保健食品厂厂长,最近,我厂研制出一种新产品,准备通过广告宣传打开市场。一些单位和个人获悉,纷纷与我厂联系,提出帮助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面对众多的单位和个人,我厂一时不知道如何选择。请问:哪些单位和个人可以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吕俊吕厂长:《广告法》第23条规定:"广告主委托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应当委托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其中,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  相似文献   

7.
我国《广告法》及相关工商行政法规对部分商品的广告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如中央电视台的《关于电视广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十条就规定中央电视台不播香烟广告和行医广告;现行广告法也规定,与性生活有关的产品均不允许在公开的媒体刊登广告。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简称《广告法》)是一部规范广告市场行为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将促使广告业在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广告法》实施之际,为了向广大读者宣传《广告法》的主要宗旨和内容,深入理解和正确执行《广告法》,我们摘选了《广告法释义》(国家工商局广告司编著)一书的有关内容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9.
本专栏前几期讲到广告主利用虚假广告促销产品和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应知虚假广告而为之,应负连带责任的情况。实践中还有的情况是:某些组织、社会团体直接以其名义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如“某某酒类行业协会”隆重推出某某品牌名酒,某某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功能等,如果与广告宣传的不符,就形成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10.
完善广告立法遏制虚假广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从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到房地产、致富信息、出国留学服务等,虚假广告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国家虽多次明令要求,严肃查处虚假广告行为,但收效甚微,屡禁不止,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分析虚假广告存在的原因,既有广告、广告商(本文所指广告商即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自身利益驱动的因素,又有地方保护的因素,也有监管部门查处不力的因素,但我认为造成虚假广告难以根治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广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因此,笔者这里试从完善广告法律、法规着手,谈几点遏制虚假广告的看法。一、关于虚假广告界定问题《广告法》中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过…  相似文献   

11.
一、《广告法》的修订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广告法》在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中承担着保护消费者信息真实和免受过度信息侵扰的独特价值功能.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广告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了首位.广告是企业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在广告中对产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做出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  相似文献   

13.
5月19日,"北京海淀市场监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在北京市局的指导下,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海淀区教委,出台"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下称"提示书"). 该"提示书"共包括15条.对广告主身份及办学资质、广告内容、代言人身份等多个维度进行说明,提醒辖区内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及广告发布者在发布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去年,河北省某机械厂在一家杂志上刊登广告,以每台205元的价格推销豆芽机。于是,我汇款430元,购买了两台。但是,收到的却只有两台控温仪,发热线及少量药剂,而没有机体。我打电话询问厂家,他们答复说,机体每台600元,还要另外汇款。现在没有机体,无法生产,使我遭受了经济损失。请问,我该怎么办?吉林省:郭才郭才同志:我国《广告法》第4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  相似文献   

15.
论广告行业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行业自律是广告行业的自我管理,也是广告监督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行业自律对于树立广告行业正气、增强广告业的社会责任感、抵制不正当竟争、促进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一、广告行业自律的内容与形式广告行业自律,又叫广告行业自我管理。它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通过自行制定广告自律章程、公约和会员守则等方法,对自身从事的广告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  相似文献   

16.
保护儿童 责无旁贷 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最容易成为广告误导的受害者,因而保护儿童权益正确引导儿童消费成为广告法中的重要内容。捷克广告法的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在当前广告活动中最敏感、最有争论的领域中的有关规定,其中包括涉及酒类、烟草、药品、寄售的广告以及在报刊媒介中刊登广告的规定。酒类广告中不得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夸张和夸大的法律界限,其本质探讨的是广告真实性的问题.广告的创意活动是以真实性原则为基础的.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通常会采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加工创意,但艺术加工有时会失真.广告创意的失真与《广告法》中的真实性原则往往难以在实践中分清,应明确广告夸张与夸大的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18.
沈彬 《楼市》2006,(20)
在2006年7月6日建设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发布预售广告的,承诺售后包租、返本销售的,广告中有关房地产项目名称、面积、价格、用途、位置、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内容虚假违法的,由工商、发展改革(价格)、房地产管理部门依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广告法》、《价格法》以及《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开发商承诺售后包租被划入虚假广告和其他违法违规广告之列。  相似文献   

19.
搞商品经济离不开广告,应当说多数的广告都是名副其实的。但是也有的广告把关不严,出现了虚假广告,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我国《广告法》第4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  相似文献   

20.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消费权益的保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些广告业主利用“最终解释权”来损害消费的权益。笔依据《消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阐述了对广告内容中“最终解释权”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