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传媒产业一直在政府规制和市场竞争的"双轨制"下运行,政府监管的"越位"和市场竞争的不充分造成我国传媒产业集中度差、媒介整合能力低、区域分割以及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格局.传媒产业的社会媒介特征决定了其发展路径必定是在政府高效监管和有效市场竞争下逐步发展完善,双边网络型市场结构是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市场结构下,政府应加强对传媒产业的有效监管和合理引导,通过制度创新提供促进传媒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产业内部应形成有效竞争从而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技术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融合,产业融合使得原本市场边界清晰的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可相互替代的产品与服务。本文在探讨传媒产业融合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融合的路径,认为产业融合使市场边界发生变化,改变了产业竞争格局,形成新的传媒企业组织结构,促进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绩效和规制改革,并有效地拓宽了传媒盈利模式,催生新的传媒服务理念,这些最显著的环境变化必然要求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作出新的发展路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传媒产业规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欧洲传媒体制改革及其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在进行传媒市场政策的重建,以适应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发展需要。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和欧洲均对其传媒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许多成果;同时也由于原有体制的差异,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对政府与传媒的关系和市场化改革的措施与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并对中、欧在传媒产业方面的合作前景及其障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传媒集团求新求变的关键举措。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进入深水区的传媒集团逐步从技术融合、机构融合走向了产业融合,随之而来的是集团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管理模式升级,思维方式转变。在此背景下,塑造与传媒集团融合发展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可以起到稳定人心、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作用。传媒集团应从战略目标、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着手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传媒集团事业产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国的电视传媒产业迅猛发展,但在产业效率和规范化程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采用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对中国电视传媒产业进行分析,从我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入手,对其产业组织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联性。由此,从电视台和政府双方的立场出发,探讨完善市场结构、优化市场行为和提高市场绩效的对策,以使得我国电视台传媒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传媒经济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完全超出传统含义的关联性,二者相互定义、相互依存、互为表里。文化产业只有成为传媒产业的“内容”,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传媒产业只有成为文化产业的“载体”,才具有真实的价值。在以并存、互补、融合、创新为特点的媒体生态环境中,新媒体不断推动媒介整合与文化产业发展。完善传媒经济运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重视以下方面:准确确定传媒经营的市场定位;努力提高传媒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和组织化;加快传媒产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冯鹏程 《江南论坛》2013,(10):13-14
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与经济学者一直积极呼吁和倡导的方向。但事实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现象在2008年之前一直不明显.而在2009年之后.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依然是市场自身力量.政府政策起到助推作用。从制度因素看.政府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与升级的工作方向.只能是户籍农地改革和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部传媒蓝皮书《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04年我国传媒市场规模达到3270亿元人民币。蓝皮书指出,在未来几年我国的传媒产业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成为拥有较高效益和较具投资前景的朝阳产业。国家将在新闻传播领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传媒产业结构将有所调整,使传媒产业更具有竞争力,以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传媒产业面对的市场冲击。  相似文献   

9.
传媒行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市场体制不断改革的进程中,该企业也纷纷参照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本行业发展前景全面预测.文章在对我国传媒产业并购重组实况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面对的挑战进行归纳,继而解析了传媒产业并购重组的内外在原因,然而以较大的篇幅去论述其重组的主要趋势;最后探究传媒产业并购重组的途径.期待我国传媒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保值增值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有效管理就显得必要。政府在人力资源市场中既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主体,同时又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者,这种同时兼具裁判员和运动员两种身份的政府行为必然会导致角色上的冲突。对此必须调整政府的职能,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方面来,为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提供宏观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电信业制度变迁历史沿革中国电信业改革进程与经济转型和制度转轨的“渐进式”改革进程相一致,是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实行电信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电信业的市场化,从而避免了在市场和制度环境尚不完善时进行“激进式”私有化改革可能造成的产业危机。中国电信业制度变迁沿着宏观和微观两条主线展开。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低碳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形态,低碳文明正成为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标志。在国际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下,中国排污权交易则正是利用市场机制发展低碳经济控制环境污染的,但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因此,低碳背景下的排污权交易需要外力进行干预。而政府必须明确定位自身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的角色,这是其干预排污权交易的前提。结合中国现阶段排污权交易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政府的角色应明确定义为:制定者角色、中介者角色和监察者角色。  相似文献   

13.
解放文化生产力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竞争终将是文化力的竞争,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已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媒生产力的解放,关键在于传媒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既是市场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和构造者,同时也是改革的对象。这种矛盾的角色,注定了我国政府既是市场导向改革的主导者,又可能自觉不自觉地阻碍、扭曲改革。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存在严重的失衡状态。政府角色扭曲、政策失衡、"制度与法律保障"缺失,是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矫正政府行为的现实偏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提高我国政府干预社会分配的有效性与适度性,确保政府职能的有效利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着力维护好"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市场环境,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这对于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如何定位,已经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盛行的做法,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美日发展历史表明:新兴产业培育,政府主导不如市场主导。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是新兴产业导向更有效的寻优法则。基础研究的根基和原始创新的能力和实力才是新生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扮演何种角色、政府作用如何发挥,成为了一个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文化产业中市场失灵、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性以及文化产业制度扶持等决定了政府行为的必要性。然而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角色错位、职责越位、管理缺位等缺陷。因此政府在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应着力扮演好战略的规划者、服务的提供者、环境的营造者、市场的监管者等四个方面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和基础环境确立了政府的隐性担保人角色.这一角色引发及强化了投资者与政府、上市公司和国企与政府、证券公司与政府的一系列市场博弈.目前的许多市场消极现象都可由此得到说明.政府逐步解除隐性担保契约、摆脱尴尬角色定位的关键出路便是响应和满足市场的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18.
何涛 《财经研究》2003,29(1):63-68
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利用资本市场主要是通过发行上市、“借壳“上市和吸收外来资本等方式来实现。虽然传媒产业与证券市场之间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但这并不会影响媒体与证券高层的结合。国际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外资本进入中国媒介市场的现状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在传媒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对媒体产业进行整合、重组、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首先提出了环大学产业圈的概念;其次,提出了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3种角色,即环境的创造者、政策的制定者和综合服务的提供者;最后,认为随着环大学产业圈的逐步成熟,政府应逐步降低介入程度,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保持产业圈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王莉 《生产力研究》2003,(5):205-206,21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度是与整个国家的投融资制度同步演进的。在投资主体构造、融资渠道开拓、投资约束强化等方面 ,都逐步向市场体制过渡。但由于传统投融资体制改革未完成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 ,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因而 ,建立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 ,金融支持 ,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制度就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