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土地整治科技支撑能力是适应新时期土地整治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目前,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申报数量的增加,项目资料存放散乱、项目审批无参照依据、项目信息查阅困难等现象日趋明显。因此,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水平为目的,从前期准备、任务明确、项目落实以及项目库确立4个方面对重庆市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的建设思路加以探讨。研究表明,项目库的构建,不仅实现了项目的快速查阅、统计与查重,而且更有利于项目的定时、定位、定量管理。重庆市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建设研究,推动了土地整治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为引导和规范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整治项目工程施工、控制造价、检查督查、竣工验收的依据,规划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果.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标准的演进 200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为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标准.这一时期的土地整治刚刚起步,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对规划设计的要求和质量不高,该规范基本能够满足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要求.随着土地整治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开展,该规范暴露出针对性不强、指导性偏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归纳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实践中的困境,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典型案例,为土地整治提供理论指引和案例参考。研究方法:田野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管理困境"和"放权忧虑"两个困境,是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2)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既包括内部的项目管理,也包括外部的项目治理,并且是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的内外有机系统;(3)案例研究表明在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两者协同作用下,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有效实施和运作。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是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的困境有效回应;(2)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表明土地整治项目协同治理能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益3方面选取24个因子,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提高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水平与工作成效。研究方法: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良好,能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达到了预定目标;(2)后期管护制度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限制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原因;(3)此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特征,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结论:该结果能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建议从加快农村建设的角度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并建立成果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各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国家、省、市不同尺度的较大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市域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能够反映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情况,适用于全国层面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的深入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内涵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分值加和法,构建了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分标准,更具有操作性。作者以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147个子项目绩效评价为例,从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产出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5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另附一票否决项作为附加指标,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绩效等级良好26个,占18%,其余为合格,无优差等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西桂林草坪乡土地整治为例,对生态农业型土地整治效益进行分析,为同类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项目资金管理是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既有利于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可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防止在土地整治项目中产生腐败现象。然而,当前地方农村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仍面临不少资金管理方面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整治项目作用的发挥。土地整治面临资金瓶颈土地整治具有投入资金占用量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保障资金的供给成为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根据余姚市开展的农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土地整治项目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社会、生态单个效应上,很少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经济-土地整治-生态"联动系统进行综合研究,而"动力-压力-状态(Motive-Pressure-State,MPS)"框架能很好地揭示这一系统工程的链式关系。本文构建基于MPS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Fragstats和障碍度模型,对广西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期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MPS系统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效应计算和评估方法可行;(2)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以中低等级为主,准则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整治压力系统及生态景观状态系统。指标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产能提高值、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额及生态服务价值等。  相似文献   

10.
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双管理的转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和土地整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过程中的技术、方法是土地整治评价的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和工作目标,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提供了方向,并为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农用地分等成果与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成果相结合,可实现补充耕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耕地的等级和数量,补充的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的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昌邑市龙池镇基于高效生态农业需求条件下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进行分析,探索高效生态农业区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模式,为科学指导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服务,为更好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西省现有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现有资金筹集途径存在以下不足:(1)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单一;(2)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仍然依赖中央新增费;(3)复垦投资和其他社会型资金没有形成规模,并缺乏可循的筹资规律;(4)土地整治项目所筹资金较少用于土地复垦。完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的建议:(1)拓宽筹资途径,改变筹资途径单一的现状;(2)增加地方政府资金投入金额;(3)拓宽社会资金筹集途径,丰富土地整治项目筹资途径;(4)适当增加土地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针对南方丘陵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南方丘陵区土地整治区域特征,引入PSR模型,从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冈市的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样区,实现对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为0.815、0.732、0.753,可持续性评价综合得分为0.768。表明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工作具有中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在项目完成后加快相应规划的实施以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所带来的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时空分异及地域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演化阶段及空间格局,探寻投资时空分异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进行地域分区,可以为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方向的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重心模型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演进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投资县际之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但差异仍较为明显;投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呈沿汉江流域与丹江口水库的"M"形增长带,向东南方向呈沿长江流域的"C"形增长带的发展格局;投资重心呈现明显的东南方位偏向;以投资规模为主要标准,湖北省可划分为7个投资类型区。研究结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定位以及国家政策设计是影响土地整治投资的重要因素,未来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做好区域统筹,同时各区域应结合各自整治的重点方向用好土地整治资金,优化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后期评价的核心内容,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项目做出评价,其目的在于考核项目是否实现预期效益及其效益大小。对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并从中选出最适宜的方法,对于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高项目绩效评价水平、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地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促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标准样地概念引入到基于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成果体系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析和评价中,分析了标准样地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标准样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到广西的右江河谷区,探讨其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各环节的分析与评价中应用方法.结果表明,标准样地可以有效的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中耕地质量控制标准和整理后耕地质量的评价,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整合现有监测措施和方法,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以规范监测环节、统一监测指标、集成监测方法,实现监测目标。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形成5个监测目标类、16个监测类型类、86个监测指标类。研究结论:研究构建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对规范中国土地整治制度体系和完善土地整治监管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管控对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至关重要。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管控,可以系统统筹项目各个阶段,全面、动态地管控项目绩效,破解当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促进土地整治事业的科学发展。土地整治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概念源于生物领域,即寿命周期,在生物个体发展过程中,历经出生、成长、衰老、生病和死亡等阶段。产品或企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工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形地貌在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对不同的地貌类型进行土地整治时,土地整治有明显的差异性。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方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种植业,积极发展林、牧、副、渔等产业,整治以治水为主,完善排灌渠系,加固沿河圩堤,加强湖区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治理水旱灾害,减轻土壤污染。该文在总结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与之相适合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南昌县蒋巷镇五丰村等两个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应用鄱阳湖滨湖平原区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分析成果,对项目区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通过在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有荒草地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对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动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