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自1992年开放零售业以来,外资在国内商业领域中注入的比例逐年增多,但随着加入WTO后中国零售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未来外资零售企业的在华动向令业内人士关注。特别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业企业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将会给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外资零售企业与零售商业在中国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宁 《新财富》2005,(1):23-24
行政方法给经济带来秩序的趋势在2005年是否继续,将会对经济状况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国经济已经超过了计划手段能够长期束缚发展的临界点,2005年市场化的趋势将更加深入,很多被认为是泡沫的行业将会继续健康发展,2005年中国将会是一个抑制不住的高速发展年。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外民间资本的进入加速中国企业重组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璐 《进出口经理人》2007,(10):I0006-I0012
CES是强者的盛会.她风姿正劲,进入第5个十年,在这新的十年中、中国企业谁会在消费电子的融合中盹颖而出?谁又将筝一个成为世界级的品牌?在比尔·盖茨后,会不会是中国企业首先登上展前主题演讲的讲坛?创新产品奖会不会不断光顾中国企业?CES展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4.
李溯婉 《大经贸》2003,(5):48-51
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直销”模式,尽管直销尚未有正式的“身份证”。按中国入世的承诺,在2004年12月31日之前,有相关直销法将出台。有分析指出,如果放开限制,中国大陆将会是全球第三大直销市场,2004年销售额会达到100亿元人民币,10年内会迅速达到惊人的800亿元人民币。但在这天到来之前,原本直销的企业,有的己彻底转型,大有好马不吃直销的“回头草”之势,有的在妥协中等待……  相似文献   

5.
刘可 《新财富》2007,(5):23-25
2006年,中国工业的整体盈利增长超出了市场普遍的预期,这一年可以看成是中国工业出现向上拐点的一年。由于国有企业整合、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工业企业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提高这些驱动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因素在2007年依然存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整体盈利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商文 《商界》2004,(4):U008-U009
过去的10年中,美国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成功率只有20%。但是,营销专家们发现,企业28%的利润来自向市场推出的新产品。专家预测,最近5年中,这一数字还会上升,新产品在企业利润中的比重将会达到31%。这样看来,对新产品的营销与管理,始终足企业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聚焦债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对中国企业界是不平静的一年。一些闻名遐迩的企业在这一年爆发重债务危机震惊了我国企业界、经济界、金融界乃至广大的股民和公众。企业债务危机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经营灾难.可怕的是,这种经营灾难往往会超出企业边界,消极影响其他相关经济主体,甚至引起连锁反应,泛化为经济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8.
《新财富》2012,(2):38-41
中国入世十年,全球化浪潮中的零售业在经历巨大变化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增长DNA未变,本土市场不振的欧洲和美国零售企业将会对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坚战。本土化将成为他们在海外市场能否运营成功的关键。而未来十年,在领土保卫战中逐渐成长、壮大和成熟起来的中国本土零售商也将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企业纷纷前往香港股市筹措资金,今年香港股市新挂牌上市IPO的筹资额,预期将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05年香港IPO的筹资额,高达1千920亿港元,预估2006年将再增加80亿港元,总额高达2千亿港元,预期会有7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开始,一些实力强大的外国物流企业将会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以前,外资物流大多采用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今后他们还会这样吗?他们对于与本土物流的合作标准有了什么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沈南鹏 《商界》2008,(2):46-46
如果要说到这一年来的遗憾,我想就是中国的市场太大,中国的机会太多,而红杉资本作为国内VC的领先者,也仅仅只能竭尽所能地去帮助那些新生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遗漏掉很多有潜力有希望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中国国有建筑企业不从根本上解决产权、股权和内部管理机制问题,私营建筑企业不解决资金、人才、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问题,一旦中国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外国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外国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竞争方面差距会非常明显,并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北京商业》2006,(1):16-16
2005年,中国购并活动异常活跃,交易总额达到464亿美元,较2004年上升34%。展望2006年,普华永道预计购并交易总额将低于上年。但由于中国监管环境日趋改善及产业投资基金活动的增加,未来中国境内和外商购并中国企业的交易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亦会有极佳的增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何茂春 《商界》2009,(2):96-96
2009年贸易摩擦会不断增加,中国制造在这次危机的后续贸易战中将步履艰难。我对于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有如下“五本”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直销立法进程的日益披露,市场上传来了中国将对外资直销企业首先放行的消息。业界对此的质疑也由此开始。由于我国在执行WTO承诺过程中,部分政策存在着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如果一旦对外资直销企业首先放行,这是否会成为又一次超国民待遇呢?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中国市场,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些复杂因素一起使得许多企业和品牌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风波。企业出现某些危机并不奇怪,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危机,而是要探究为什么在危机面前,有的企业可以镇定自若的在最短时间内平复危机,而有的企业却应对无措而损失惨重?2006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危机事件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郭广昌 《浙商》2006,(4):23-24
2005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那些坚持规范运作的、已经有相当积累和竞争实力的企业将是很好的发展机会。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从短期来看,有些变化对我们的发展不利,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对我们是有利的。宏观调控的效果,会在2006年逐步显现出来,这一年里会有更多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这是一个水落石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慧林 《广告导报》2004,(12):130-131
消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加入,2005年众多受保护行业市场的全面开放会使更多的国外企业竞相进入,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残酷。对多年来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国内一流企业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级强者,首先需在复杂多变的中国战场上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9.
胥晓莺 《浙商》2012,(13):100-102
“未来十年,中国餐饮业的变化会非常大,每发生一次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提升一次竞争门槛,只有那些认真追求品质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0.
陈锦洪,中国又一个因企业戴“红帽子”遭遇悲剧的非常人物!他没有因为当年办企业出名,却因如今打官司名扬大江南北。他不是中国民告官第一人,却因将官司打成了“中国民告官第一案”而备受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陈锦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官司打了10年,才获得了一小部分胜利,他能将官司进行到底吗?他打的中国民告官第一案究竟会走向何方?他能要回自己的企业吗?他能向政府主管部门索要到巨额赔偿吗?2003年12月25日,《商界名家》记者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在记者的驻地和“中国民告官第一案”主人公陈锦洪作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下面是他本人的自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