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区域货币合作和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在欧元成功实施和拉美国家美元化取得进展以后,东亚货币合作被列入了地区议事日程。中国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在亚洲以至世界经济中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东亚货币合作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也需要东亚货币合作,中国和东亚在货币合作方面相辅相成。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的进程中,中国不仅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这一进程,而且应该成为推动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前途坎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东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经济贸易合作加强,利益相互依赖加深。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地区经济集团组织不断涌现,特别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的建立,更加激发了东亚国家建立某种形式的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热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国家接连提出各种建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议。东亚各国政府首脑一个接一个地提出地区经济合作的建议,宣告了创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今国际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认为,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吸引FDI成效卓著,但区内投资合作严重滞后。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全面展开,尤其在投资合作方面,在滞后于贸易与金融合作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跟进。东亚投资合作具有坚实基础,东亚各经济体应该顺应这一潮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和强化东亚投资合作,以此来实现东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东亚总体投资环境还是良好的,这一点可以通过东亚地区FDI流入的情况得到证明。在世界FDI流入量自2000年以来呈逐年递减趋势下,东亚的FDI流入量却自2002年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2003年中…  相似文献   

4.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概况 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也很快。投资、贸易、技术转让、劳务输出等各种双边和多边合作活动十分红火。尤其是亚洲地区,80年代国内各国(地区)的相互贸易翻了一番,占全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由80年代初的大约30%上升到目前的44%以上。1993年中国对东亚其他9国和地区的贸易已占中国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洋  张俊飚 《经济论坛》2004,(21):132-133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的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对外技术贸易活动,当时主要是技术引进。从1950年到1998年,我国以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和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等方式共进口技术28674项,合同总金额1174.51亿美元。我国以贸易方式出口技术和成套设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技术出口有了较大的发展。自1981年到1998年,我国以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和成套设备等方式共签订出口合同9198项,合同总金额282.2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当前,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洗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进入大调整和大变革时期。在世界经济秩序重塑的过程中,一方面,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东亚地区表现抢眼,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涵盖东亚10+3主要成员国在内的20国集团机制在美国匹兹堡峰会上已被界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中新崛起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JOHN WONG  John  Wong 《经济学(季刊)》2005,(3):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8.
总体上东亚与美国经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近三十年来东亚对美国经济依赖程度加大。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东亚对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二是东亚国家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并且东亚各经济体与美国利率的趋同性也在增强。东亚对美国经济形成依赖主要归因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东亚地区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东亚地区的"美元本位制"。  相似文献   

9.
1.引言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出口上的显著成功,已给国际商业环境添加了新的压力,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年代如80年代初和90年代尤为如此。据称,这些国家(地区)和日本共同加剧了很多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失业和非工业化趋势。最初东亚出口大量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和鞋类。这类出口由于多种纤维协议而大受限制,该协议是对关贸总协定所规定的自由贸易规则的严重背离。但是,东亚地区迅速工业化和不断变化的比较利益,引发了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东亚、北美和西欧正由过去的不等边三角形逐步形成等边三角形,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东亚崛起东亚经济崛起是20世纪后半期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自5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经济一直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迹”.东亚地区系指从日本、中国直到东南亚等太平洋西岸和岛屿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率先闯进东南亚,侵占了从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地中海的咽喉——马六甲海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远征船队自1519年8月10日到1522年9月6日第一次完成环球航海后,西方殖民者相继侵占东亚地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日本外,东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形成了产品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的殖民地经济结构.被称为新加坡“工业之父”的前副总理吴庆瑞说:新加坡经济起飞之前属于殖民地经济,“我们主要的经济活动是采集本区域的热带物产运送到欧洲和美洲,直到1960年制造业仅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16%.”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世界贸易格局演变的新趋向(一)世界贸易放缓,但仍快于经济增长世界贸易发展经历过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WTO贸易统计,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还仅为2.03万亿美元,到了2011年则达到18.2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3%。服务贸易增长更快,由3670亿美元增至4.1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2%。但2012年世界贸易增长由2011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主义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地区主义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不得不考虑的战略选择,身处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国更是如此.本文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指出当前东亚地区主义主要特征是经济地区主义,在此基础上阐明东亚的地区主义进程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指出,东亚地区主义进程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因素,以此为依据,简要提出中国在应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可以致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1.东亚合作的进程本身比所取得的成果更有意义。亚洲与欧洲不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经济融合的传统。对东亚合作而言,在短短的几年内,虽然每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通过东亚合作,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而又存在不少历史积怨的国家集合了起来,向着共同的方向不断推进。这是一个消除疑虑、建立信任的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但是,在东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已经给出了比WTO承诺更为优惠的贸易安排条件。这些都充分显示中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中间品贸易在总贸易中占较大比重,且已成为东亚地区生产网络的核心。然而,出口产品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劳动力优势不断丧失、欧美国家制造业回归和价值链重整、东亚国家和地区崛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等因素使我国的中间品贸易受到挑战,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继续提高自身对外资吸引力,并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式巩固自身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东亚地区形成了新的生产分工形态。生产阶段分工的形成引起东亚地区贸易结构的显著变化,其中最大的特征是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在设备、家电等生产阶段易于分散的产品领域,中间产品贸易的比重更高。生产阶段分工的发展还带来同一产业内的贸易、地区内贸易的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John Wong 《经济学》2005,4(4):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欧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廉洁 《经济师》2012,(6):197-199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的货币一体化观点和标准使得最优货币区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我们以欧元区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范本,选取适合建立亚洲统一货币体系的几个最为重要的指标,结合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和政策目标,探索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可能性。然后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核心,讨论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途径,从而达到亚洲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和金融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2008年后各国热议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参考国际货币合作相关理论与实践以及分析东亚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有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对东亚地区进行深层次货币合作的动因、条件、障碍的分析,研究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并简要地阐述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担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