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对封建末期极端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和法学观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中国近代法学和法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瀚的法学文献的同时,又大开研究西法之风,积极探索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在其担任修订法律大臣、主持修律期间,不仅删改了清律中落后与野蛮的部分,而且制订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法规,起到了联结古今中外法系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世功 《秘书工作》2014,(12):35-36
正一个国家的法律究竟是不是良法,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政体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要素。在国家立法方面,不存在什么普适价值,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法律。随着冷战结束,西方法治被一些人塑造为普适价值。不少非西方国家由于移植的西方法律与本土的法律传统发生冲突,导致政治失调、社会失序,陷入了动荡、分裂之中,甚至沦为"失败国家"。乌克兰、埃及、利比亚和伊拉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法治建设无疑会受到西方法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美国和英国在法律文化传统和意识领域的对比来阐述"法律的地理禀赋"这一话题,指出法律的地理性质确实存在于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法律文化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日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有些学者主张移植西方法律:有些学者主张发展中国自身的传统法律文化: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法律的地理禀赋都应予以重视,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本文也在理论上论述了地理因素对于法律的影响并从地理的层面,给予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以本源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宋晓慧 《企业导报》2012,(14):239-240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个人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基人。《政府论》是他的代表作,是集中论述自由与法治思想的一部著作。本文论述洛克法律思想中的自由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洛克独特的法治理论,简要地描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对特权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认识到法治与暴政势不两立。他的这些法治思想对于现代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角度看,一方面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高度重视"法"的效能等现代价值,另一方面其封建特权思想等也对法治文化建设起负面作用;吸取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应成为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今社会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国传统法文化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光彩。但是这不能说明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的完善已经不需要历史的法文化支撑,而且中国传统法文化与中国法治发展息息相关,联系密切,在现代法制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文化不但排挤和挑剔中国传统法文化,而且认为中国传统法文化与当代的法治建设方面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不过,我们要知道,中国以往的法文化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学习,取长补短是我们需要秉承的态度。有关人性的关怀、追求和谐与爱、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这些根本利益元素,仍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多法律的经验和制度框架,这些都需要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创新,它们都经过了历史的洗涤和积累才为我们当代所用。包括一些不入时代潮流与腐败的概念和系统,我们也可以作为一种反面案例,以史为鉴,规避和防止相似错误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法律传统这一大传统中的一个小传统的西方法治传统是西方法治传统的在此时期的法治思想奠定了近现代法治传统的基石。法治的形成得宜于多元集团的彼此抗争妥协的政治基础、自然法观念的意识基础和民主的理论基础。在西方进入近代历史的过程中,由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的推动,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具有重刑轻民、诸法合体、司法与行政合一、重礼轻法、德主刑辅的主要特点。面对几千年形成的法律文化,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克服传统法律制度因社会制度所限存在的固有弊端,继承优秀的传统法律制度、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郝雅菲  甘健 《河北企业》2013,(6):129-129
<正>法治文化指的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紧密相连,体现着法治的精神和理念、生活方式和实践方式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它是与人治文化相对应而存在的,这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实质和核心是现代人的一种法文化共识以及价值取向。它引领着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需要大力构建和倡导的主流法律文化。一、法治文化的内涵我们现在所说的法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信仰法律的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法律的  相似文献   

10.
崔玉娈 《中外企业家》2013,(6Z):257-259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比较系统的提出法治思想的政治家与思想家,文武兼备的周公不仅提倡以"敬天保民""以德配天"为主要表现的重民思想,更是在"明德慎罚"、"敬德乃罚"等法治思想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将重点分析周公的法治思想及其内在逻辑,从法律的审慎、宽容与"惟中"这三个维度来审视周公的法治思想,进而对我国当前法理政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做到法治化,科学民主的立法是法治化得以实现的基础。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立法从清末修律就采取了精英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在陕甘宁边区,依靠法律专家进行的专业化立法尝试失败后,谢觉哉树立了大众化立法思想。大众化立法思想认为,法律应与广大人民的现实需求保持一致,要从人民大众的实践中提炼出来。这一思想是群众路线在立法工作中的贯彻;它强调立法要符合"情理";以司法兼做立法为重要实现途径。大众化立法思想有存在的必要性,它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受到很多局限。当前时代,我们要协调好立法的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实现立法的科学与民主,为国家治理法治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中国,法律需要现代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围绕着法制现代化之路径问题却是一个颇为争议,颇多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有人倡导通过法律移植来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有人力主利用本土资源来成就现代化。一方面,从全球角度来看,法制现代化历史运动是从西方起步的,现代化所要求的社会条件在我国又缺乏本土化资源。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法律移植论”似乎成了一个唯一的选择,但另一方面,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法律必须体现文化的相对性,从中国法制实践来看,缺乏本土文化的移植也并不成功。更有甚者,盲目的法律移植还有可能使我们的法律发展处于依附西方法律文化的处境。鉴于此,作者提出,移植和本土化并不矛盾。在当今中国,要将“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结合起来。将移植过来的东西本土化,在本土资源之上注入西方先进的法律养分。这才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最合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深深植人中华民族的思想深处,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部分。这种传统会时时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影响社会的发展。在今天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法治经验,更应立足中国传统,使两者有机结合,推进中国社会的更快进步。  相似文献   

14.
法律全球化是法理学中比较热点的话题.法律全球化是指全世界在单一的法律规则下生活的程度.正确认识法律全球化,可以使中国在法治建设中,选择正确合适的路径.正是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促使我们更想要去了解法律全球化的形成原因.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需求,对法律全球化的成因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化建设中,在如何理解和对待西方文化观和中国传统文化观方面,存在一定分歧,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文化观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当代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阐述梁漱溟文化哲学观,探讨梁漱溟文化哲学中一些方法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的可能用途,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永强 《活力》2005,(9):76-76
在当今社会中,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之间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前提是法律之间的和谐,因为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基本价值准则。目前,我国已进人民主法治社会,我们的经济建设在迅速的发展,从国内的形势看,上上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也在逐渐扩大。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认真对待法律之间的和谐关系。没有法律之间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法律所调整的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没有法治,没有民主,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赵保胜 《活力》2004,(11):49-50
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当代社会,法治必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行政必须与以德行政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法治之根深入到我国丰厚的德治文化的沃土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法治文化,才能克服西方社会法治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使我们国家真正走上法治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以后,我国整体的法治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在法治环境总体向好的情况下,农村法治环境的建设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农村法治环境的滞后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国家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价值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将是我们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的希望工程、奠基工程。它的效果在最根本的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未来的民主法治状况。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是学校德育工作,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深入研究并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朱敏 《价值工程》2013,(32):304-305
我国传统上缺乏法治文化是不争的事实,从儒家忠孝等级伦理到如今的社会人情关系,这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支撑和底蕴。其中留守人群法律保护问题在几年来尤为突出,成为阻碍法治文化建设中重要一环,一方面因为关于留守人群的法律权威在社会中还未形成,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和规定,导致了留守人群成为了社会的一大不安因素,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留守人群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