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市场是我国企业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文章以备受关注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分析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因、可行性,并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三个维度对并购前后的吉利近两年内财务指标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成立发展中国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家的经济政策也逐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过渡,而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并购便应运而生,吉利并购沃尔沃便是其中的典型.该文以此为例,叙述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背景,分析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寻找目标的方法,探讨了吉利并购沃尔沃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决定因素,为业界并购行为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呈现了一枝独秀的现象,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迅猛发展,这也为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埋下了伏笔。本文通过介绍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前后相关企业信息以及对其相关财务信息的分析,了解到我国在跨国并购方面,尤其是财务方面还亟待优化的详细举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的亮点。然而其中,超过半数的跨国并购因忽略并购整合或执行失误而陷入困境。本文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风险与并购后整合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分析了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所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并购后的整合战略:在巩固沃尔沃欧美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尽可能释放沃尔沃的产能;发挥沃尔沃的品牌溢出效应,提升吉利品牌价值;保持现有沃尔沃团队的稳定,维护沃尔沃品牌形象;通过交互安排吉利和沃尔沃的管理人员到对方组织中,逐步实现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文化融合;将技术战略重点放在对沃尔沃的专利和特长技术的消化吸收上;在中国联合组建研发中心,降低吉利的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吉利收购沃尔沃与腾中收购悍马两个案例,比较了民营企业汽车业海外并购中的差异,分析了其并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民营企业汽车业海外并购中应关注的相关问题,以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汽车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筑。  相似文献   

8.
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正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选项,吉利并购沃尔沃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整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技术整合策略主要有:在技术评价阶段,分别从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角度对目标企业的技术进行评估;在技术导入与内化阶段,初期采取技术共存的整合模式,后期采取技术融合的整合模式;对技术人员的整合主要采取沟通为导向的策略;从财务、技术和管理三个维度对技术整合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身规模,实施分散化经营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2010年吉利集团并购了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这一汽车行业的"蛇吞象"事件,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将我国的海外并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然而,由于并购战略的高风险性,其海外并购,能否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采用会计研究法,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并购前后吉利近四年内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考察并购后吉利的财务绩效是否得到了有效改善,以期为其他企业的并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戈 《中外管理》2012,(4):62-63
舞海外并购之剑,意在巩固国内市场。吉利的"反向"并购,已完全绕过了跨国并购大部分导致并购失败的陷阱。因为一年多前对沃尔沃——以安全著称的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收购,吉利汽车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以廉价为主要竞争力的本土品牌。一次"攀高枝"的跨国婚姻,让吉利从略显土气的"农村小伙"一步跨越到"凤凰  相似文献   

11.
李刚 《人力资源》2011,(9):83-85
沃尔沃汽车在成为吉利集团子公司一年后,高管团队、组织结构保持稳定,业绩温和增长。但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吉利与沃尔沃管理层在沃尔沃汽车未来发展思路上存在分歧,为进一步的组织整合带来不确定因素。吉利并购沃尔沃一周年作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10年吉利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连年亏损的沃尔沃得到众多关注。与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频  相似文献   

12.
《山东企业管理》2010,(3):38-40
当然,李书福的笑容绝不仅因为“便宜”。在3月30日于北京举行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和吉利的另外几位领导一直站立于演讲台。李书福说,这是和西方学的,表示对新闻媒体的尊重。台下的记者调侃说,“吉利很善于向西方学习,猜想以后会从沃尔沃那里得到较大程度的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13.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涉及到的资金、技术、品牌都比一般的企业并购要复杂,并购的整合风险更高,加强对汽车企业并购整合的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研完了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整合风险,以期为中国汽车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加强,我国企业也在不断地做大做强。《财富》杂志公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名单显示,中国上榜企业95家(含台湾地区),超过日本,直追美国的132家。实际上,企业的发展壮大除了自身循环发展之外,并购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特别是对外并购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等均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国际经验表明,世界上的大企业大都是通过并购发展壮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曾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务入手提供对战略并购的粗浅认识,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对成功实施战略并购提出可行性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并购能够给双方带来巨大财务,在短时间内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使并购企业的资本链条断环,从而对并购后企业的运营状况产生影响。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对其并购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并购过程中如何规避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这些荣耀背后仍凸显出了许多问题:自主品牌的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尤其是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效益不足。而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就是产业间的并购与重组,但我国汽车制造业间经过几年的并购并没有达到规模化发展的效果。文章结合吉利全资收购沃尔沃的具体案例来分析通过海外并购是否能够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8.
跨国并购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所以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文章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案例,通过剖析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动因,研究跨国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以期对中国企业未来的跨国并购之路提出财务风险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28日沃尔沃正式被吉利收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加快了海外收购的脚步。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率并不高。本文将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总体状况,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而提出如何防范这一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并购方式的采用是企业并购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并购方式会对收购企业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表现在税务因素、信息不对称因素以及信号因素上。长期的股权分置格局,导致我国的并购市场中支付方式十分单一,主要以现金支付为主。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为以股权为主的支付方式推广扫清了障碍,非现金的支付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文章以329家2004~2007年发生并购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单因素分组检验考察不同支付方式对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现金支付还是非现金支付,收购公司在短期内均获得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收益,但采用非现金支付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要明显好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收购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