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石凯 《经济导刊》2006,(1):106-111
美国三大主流银行的发展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银行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美国银行产业格局在短短几年内被完全打破。在经营模式上,传统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独立运作模式已逐步被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体制下的银行控股公司取代,在产业结构上,一直高度分散。区域分割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以花旗集团(Citigroup)、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Co.)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占统治地位的银行产业竞争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信用卡的收益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彰 《经济导刊》2003,(9):27-30
信用卡产业之路 美国第一家专司信用卡业务的银行诞生于20世纪的80年代早期,但绝大多数的银行却是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涉足信用卡业务。 美国联邦储备局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8年,主要经营信用卡业务而且资产超过2亿美元的银行收益在1993年达到最高,1994年后开始下降。1988年略有恢复,比1997年增长了56%。全球著名的花旗银行信用卡业务收益几乎占其纯利润的20  相似文献   

3.
金融脱媒理论及其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之前,货币金融领域关于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功能及中央银行制度。直到二战后50-6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银行等金融中介理论才得到重视并不断完善,其中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银行业市场份额下降引发的金融脱媒理论(Disintermediation Theory)成为研究银行中介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鲍芸 《经济师》2005,(9):86-8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等宏观因素变迁与投资银行产业内在因素变化的影响,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经历了深刻的市场竞争行为的升级历程。文章遵循产业组织理论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对美国投资银行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产业运行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石觊 《经济导刊》2007,(10):67-69
全球主流银行规模正在快速扩张,全球银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球银行产业中的"中国奇迹"已经初步凸现. 全球银行新座次 7月底,在全球银行产业有广泛影响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2007年度排行榜新鲜出炉.这是一份全球银行产业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并购与重组、竞争格局不断解构与重构后的最新榜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金融管制的放松,利率、汇率波动性明显增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速发展,国际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增大。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著名金融机构,如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德国金属期货公司、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都由于对市场风险管理不善.在金融市场的波动中遭受了巨大损失甚至倒闭。  相似文献   

7.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公司驻市场的作用减弱,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疗中的作用明显加强,董事会的职业化和独立化水平提高,员工开始参与企业治理,推进了产业民主化的进程,政府放松了对银行持有公司股票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相比,中国在农业、地产、股市、银行等诸方面均出现了引发经济大萧条的相似诱因,这些因素会是致命的吗?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开始使用,在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美国经济,尤其是IT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商业周刊》曾载文说,股票期权制曾像魔法一样刺激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因而股票期权也备受推崇,并成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开放式指数基金绩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数基金起源于美国,1971年美国wells Fargo。银行向机构投资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1976年美国先锋集团推出了第一家面向私人投资者的指数基金,但当时均没有引起投资者的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指数基金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华尔街上大多数股票基金管理人的业绩都低于同期市场指数的表现,于是,  相似文献   

11.
俞靖 《当代经济》2010,(12):76-77
20世纪30年代以前,古典主义的自由经济理论占据着主流经济学的地位,银行监管理论以"自由银行理论"为主.20世纪30到7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位,银行监管的基本特征是严格监管、安全优先.20世纪70到80年代,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开始复兴,银行监管的基本特征是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浪潮推动银行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如何协调安全稳定与经营效率,银行监管的基本特征是安全与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12.
连江 《时代经贸》2014,(6):58-59
影予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  相似文献   

13.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也是全球银行产业中的老牌劲旅,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巴克莱银行的名字极少在传媒出现,它的全球排名也逐步后退到全球前20之后,渐渐被人遗忘.  相似文献   

14.
银团贷款又称为辛迪加贷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指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一家或数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参加组成银行集团,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资的贷款方式。  相似文献   

15.
"银行再造"中的五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军  姚铮 《经济论坛》2004,(5):99-100
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金融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严峻的挑战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银行再造应运而生。银行再造主张扬弃过去的职能型分工,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减少银行的部门机构和人员,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竞争力。银行再造缘起于美国,因为其再造的结果极具吸引力,所以银行再造从美国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一、德国实行由始至终的全能银行制度的原因德国的银行从成立起,由始至终地实行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它们不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全能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工业化进程中自然混业经营条件下的全能银行、20世纪30年代后严格分业经营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创建海外科技园区的背景科技产业园区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作为发展高新技术的基地,它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科技产业园区是20世纪高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债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影子银行系统作为现代美国金融体系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安排机制,成为了推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并蔓延至全世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既有关于影子银行问题的产生、发展、原因等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影子银行在当代金融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及其管理进行判断,进而审视中国类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革命的迅速推进,国际范围内银行间的并购风潮使得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的集中度上升,单个银行的规模显著扩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也成为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美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其成功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美国为促进信息产业发展而颁布的产业政策和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的激励机制,对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