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期违约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它是为了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前合同履行上的风险而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合同法>虽然对预期违约制度作出了规定,但它和英美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相比,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随着<合同法>实施的十多年来,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立法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发挥预期违约制度的功能,以维护交易秩序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迟丽波 《活力》2010,(12):137-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既借鉴了大陆法不安抗辩权规定的精华.又吸取了英美系预期违约制度的合理性,这是立法例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合同法》颁布之前,我国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有过不安抗辩权内容的规定,而在国内使用的《合同法》中,却从未明确规定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开发》2015,(7):113-116
在我国《合同法》上,既规定了预期违约也规定了不安抗辩权,这种并存的立法例在其他国家很少见,这种立法例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两种制度渊源、法理基础的比较,并在细分预期违约的基础上,归纳出两者的不同。并认为在对保有两制度并存的《合同法》进行解释时,应赋予预期履行不能的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以相同的救济方式,以保持法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合同法上的特有制度,我国的《合同法》也吸收和借鉴了英美预期违约制度,并且同时规定了不安抗辩制度。本文对两项制度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作了比较,指出它们同在我国的合同法中,是值得肯定的立法方法,即使两项制度在具体条款上有一些矛盾和不足之处,但是是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的,这两项制度,相互补充,并不累赘,而且更能平等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更能维护交易秩序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原 《活力》2010,(8):237-237
《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准则,《合同法》上所规定的合同责任主要包括实际违约责任、预期违约责任、加害给付责任、合同无效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后契约责任。《合同法》第七章对此作了详尽的规定。从广义上讲违约责任制度应当包括实际违约、预期违约和加害给付三种责任形式,但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是狭义上的合同责任,仅指实际违约责任.即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的<合同法>已由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新的<合同法>吸收了西方的"预期违约"制度,适应了社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求,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如果合同双方一方有预期违约现象,另一方为了减少损失,不必等到合同到期,可提前起诉.  相似文献   

7.
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二者不可替代,我国《合同法》有必要将两种制度同时予以采纳。本文通过对我国《合同法》第68条和第69条的分析考量,认为我国规定的不安抗辩权仅是指第68条,而第69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权利乃是借鉴了英美法系的默示预期违约规则,属于预期违约制度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称<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据此现解,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就经常遇到了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若履行合同,将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的责任.那么,是否合同一旦签订,不论如何都必须予以执行呢?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英美法的预期违约与大陆法的不安抗辩制度同为保护合同期待权而构建的法律制度,而我国合同法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了融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矛盾,并且难以操作,立法者所期望的两种制度融合的优越性并未体现出来。笔者认为,两种制度选其一即可,相比较而言,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2,(9)
<正> 律师先生: 我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如若履行合同,将给本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如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责任。请问:在哪些情况下,我厂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某化纤厂厂长张可张可同志: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  相似文献   

11.
预期违约是合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合同违约类型,在国外合同立法中被普遍承认。随着我国合同立法的日趋完善,对预期违约理论进行研究,并在立法中得以确立,对完善国内合同立法与国际立法的对接,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将是十分必要的。 一、预期违约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上海小企业》2007,(11):4-6
引子《劳动合同法》爿等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为什么要制定《劳动合同法》?其实施将会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广大中小企业在用工制度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劳动合同法”立法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秘书、博士生邱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刘殿启 《民营科技》2013,(8):236-236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解决合同履行风险的一项传统制度,设立不安抗辩权的目的在于预防一方遭受损害。1999年《合同法》将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由于经验不足,《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和庭审实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开发涉及面广,开发过程中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差错,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有关开发合同签订后,对方当事人若有违约行为,则更会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中如何运用法律武器防范对方的违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从法律的角度而论,违约行为按其是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间,可分为实际违约和预期违约。实际违约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的不履行或不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而预期违约表现为将来不履行合同义务,是一种现实危险,它可能转化为实际违约,也可能因违约方撤回违约的行为或意思表示而消失。对于实际违约,因违约…  相似文献   

15.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在世界经济这种全新的格局中,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摆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前:加入WTO会给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哪些挑战?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6.
在"私权神圣"和"契约自由"的私法理论背景下,有人提出"违约也是一种权利",其中或许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给"违约"披上"权利"的外衣果真是对私权和契约自由的尊重吗?本文基于民事权利和违约的基本内涵,分别从法理学、私法和经济法等角度分析评价该命题的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之道;在社会化大背景下,或许经济法的视野和角度会给人更多的反思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东方 《经济界》2015,(3):25-28
中国企业海外仲裁90%-95%的案件以败诉告终且金额巨大,原因:违约、观念淡泊、英语语言障碍。战略对策:一、早在1978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二、学习新加坡实施有利于"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语言战略。权宜之计:举办"专业+英语+国际商事仲裁"硕士班,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律师各界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务院日前公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今后,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将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此消息一出,再一次将带薪休假的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带薪休假制度从1994年作为《劳动法》的条文规定,到2008年作为单项立法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至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那么,这一带有美好愿景的制度设计是否真实落地,给所有劳动者带来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成就了"皆大欢喜"的和谐劳资关系呢?《意见》提出的种种举措,又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带薪休假制度本身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预期损失赔偿和强制履约是最常用的两种违约赔偿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理想情况下预期损失赔偿和强制履约在违约和签约方面的效率问题。我们发现,在违约方面两者都是有效率的;相反地,在签约方面,两者都是无效率的,但是预期损失赔偿优于强制履约。我们还给出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所需的条件,指出了它们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是指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一方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精神损害, 则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得以确定以来, 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都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责任中. 首先在立法方面, 我国立法中并未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