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治理太湖污染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太湖富营养化是这次太湖蓝藻大暴发的根源,资源化脱氮脱磷是治理太湖蓝藻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蓝藻打捞资源化利用、水草种植资源化利用和湖泊清淤资源化利用三大具体措施。文章最后指出,既要严格控制好源头氮、磷物质排放,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脱氮、脱磷,太湖水体污染的这一痼疾才能得到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2.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7,(14):30-30
又到盛夏时节,本是嬉水畅游的好时光,但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屡屡耳闻目睹的却是水污染、水危机厂——太湖蓝藻暴发尚未结束,巢湖蓝藻污染又接踵而来;湖北宜都因上游工业污染导致全市停水“一波未平”,江苏沭阳饮用水源受污染、城区20万人断水“一波又起”。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痛陈时弊的的一番话,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而今年夏天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今年入夏以来,因太湖富营养化加剧、气候异常、水位偏低等诸多因素,导致江苏省无锡市区域内太湖蓝藻提前暴发,无锡市饮用水源大面积污染,自来水供应几近瘫痪。客观分析,此次太湖突发性生态灾害,是天灾更是人祸,整个太湖流域地区都有责任。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让无锡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再次敲响了水环境保护和供水安全的警钟,提醒各级政府亟待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对于“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重庆来讲,有着特殊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第36个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无锡太湖大面积蓝藻暴发,让人们颇感震惊,它再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一场由"太湖蓝藻"引发的"无锡饮水危机"事件,再次向人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事实上,太湖水的污染问题已经存在十几年了,太湖流经三省一市(苏、浙、沪、皖),所以蓝藻危机并不是无锡一地所造成的后果,而是太湖四周和太湖流域方方面面都有责任。没有人去分析太湖污染的责任在谁,因为太湖是跨界湖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蓝藻在我国多个重要淡水湖泊频频暴发导致水环境进一步恶化。蓝藻暴发是湖泊富营养化之后生态系统的一种异常响应,其发生的原因与气候、湖泊营养条件如氮、磷浓度及其氮、磷比值等因素有重要关系,并与蓝藻自身的生理特性有密切关系。部分蓝藻种类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在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其在特定条件下暴发性生长而形成"水华"。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以源头控制为主,对于暴发性生长的蓝藻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机械和生物的办法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大事观点     
《新财经》2007,(7):8-9
事件太湖蓝藻泛滥引发居民用水危机江苏无锡因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引发了一场城市饮用水危机。事发后,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表示,免收无锡全市居民半个月用水费用。本刊观点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太湖的治理不是今天才开始,  相似文献   

8.
湖蓝藻事件的爆发,给江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而目前关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WSR方法论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工具。因此将WSR方法论应用到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的分析中,并通过事理—人理(SR)的EAPs概念模型建立,对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从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环境意识、社会就业、公共服务六个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旨在通过对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的分析,为研究社会系统和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苏无锡自来水水源遭蓝藻污染.引发用水困难和抢购限积饮用水的现象,因为信息披露及时,开展了“引长江水济太湖”的稀释工程,同时采取打捞蓝藻、人工降雨以及采购净水等措施.使情形有所好转,不过问题的根子未除。“引江济太”、或“打捞蓝藻”、或“供应纯净水”等举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恐怕无法根治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太湖水平,通过梳理十三年来太湖治理的现状,分析得出当前太湖治理依旧存在蓝藻呈持续爆发态势、治理面临多重困境、区域协同机制尚待完善、未妥善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基于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坚持创新的角度,综合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提出太湖治理可以从智慧监控、智慧政务、智慧决策三个方面突破治理瓶颈,实现科学治太、精准治太.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省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负荷占太湖入湖污染物总负荷的80%以上,开展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于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太湖流域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河网模型计算环境容量和重点工程的实施,削减入湖河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使河网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从而降低太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环太湖地区的旅游发展为例,运用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讨协调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介绍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实施的基本条件,并论证江苏环太湖地区实施竞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江苏环太湖地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周斅源  陈剑峰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18-121
湖州中心城市是浙江南太湖区域的核心区块。由于湖州中心城市旅游开发水平低,影响了湖州在环太湖地区及长三角区域中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湖州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旅游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等背景条件,指出了完善丰富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和优化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并分别提出了南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和西南近郊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具体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湖泊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娴娴 《特区经济》2008,(11):167-169
本文简单地分析了休闲渔业旅游的起源和发展,就目前休闲渔业旅游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一定阐述,针对目前湖泊型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研究存在的某些缺憾,以湖州太湖为例提出了修建渔人码头,开发当地湖泊旅游特色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固体废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由于高强度的开发和水环境治理的滞后,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突出表现在河网水质的污染和太湖的富营养化,流域内水质型缺水和水污染矛盾不断发生和发展,己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江苏宜兴地区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调查为例,通过对示范村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获得太湖周边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及垃圾特性,并了解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可行性,为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SWOT分析的气象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通过气象科普产业发展,推动气象科普事业发展,提升国民气象科学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诊断气象研学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采取适宜的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开展气象研学活动,可以促进气象科普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充分利用气象科普场馆、示范校园气象站、农业生产基地等资源,挖掘气象与教育融合内容,加强"气象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研发,注重研学旅行理论研究和创意互动策划,多举措开展气象研学活动,促进气象科普产业和气象科普事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园会就像一个大舞台,静止的花草树木虽然不会说话,但绿树红花相映,有一番别样的魅力。“百花渐入”扮囊青岛初夏伊始,在2014青岛世园会主题馆和植物馆相继揭开神秘面纱的同时,作为青岛世园会特色景观之一的鲜花大道也将给我们描绘一幅“百花争艳图”。这条高低落差百米以上,长约2500米、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鲜花大道,是游客从主大门进入园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亮点,开花灌木都在这里集结。衣草、紫罗兰等各种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DB32/1072-2007)的排放要求,太湖流域印染企业和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厂纷纷实施废水深度处理的提标改造工程,经过对已实施的四类工艺的介绍与比较,分析了太湖流域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展望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水葫芦在太湖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用途、危害及防治措施,并讨论了如何加强管理将水葫芦趋利避弊、可持续的应用在太湖流域.以解决水葫芦的产业化和综合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坚强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先进数据存储和挖掘技术为气象大数据在负荷预测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特别是在短期负荷预测方面,气象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考虑气象因素对短期负荷预测的影响下,归纳典型气象因素,对气象大数据的发展及新应用进行阐述,为气象大数据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做好前期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