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范晨晓 《商业时代》2004,(35):57-58
本文针对2003年年末保险公司上市的热潮,结合人保和人寿的上市,分析了保险公司上市在自身体制上存在的各种缺陷、有偿付能力和盈利水平的约束及各种风险后,综合认为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方式慎重上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安上市前后的经营举措,试图找到海外上市对国内中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供其他已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或有上市计划的中资保险公司借鉴。  相似文献   

3.
浮蓓  李锋 《北方经贸》2004,(3):48-49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热潮 ,阐述了上市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认为目前保险公司在信息披露、满足股东获利的要求方面还存在困难 ,加上对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评价缺乏科学指标 ,给保险公司上市带来了挑战 ,并从投资者、监管部门及保险公司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提醒业内保持应有的谨慎。  相似文献   

4.
张锐 《市场周刊》2001,(11S):16-18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在保险业界投下了一颗“重型炸弹”:保险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从此,有关保险公司积极筹备上市的新闻就一直不绝于耳,保险公司追赶上市的脚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尽管如此,保险入市问题至今还没有浮出水面,官方朦胧的表态总给人一种遥遥无期的感觉:保险上市究竟路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我国保险公司上市是顺应保险经营特点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增强自身偿付能力,通过上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增强竞争力,但不容忽视上市障碍的客观存在:政府控制股市的观念和行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以及上市后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职能划分。如果障碍不解决,保险公司上市难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现阶段保险公司上市的意义 (一)可提高国有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困扰国企发展步履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始终存在于国有大型保险企业中。通过股份制改革与上市融资,可以促进上市后的保险公司提高经营管理透明度。由于上市后,上市公司受到来自各方的监督,公司必须强化管理,保持利润稳定增长,保持企业稳健经营。特别是如果在境外上市,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瓶颈”,而保险公司上市作为一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成为我国保险业筹集资金的现实选择。保险公司上市对于解决我国保险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要注意解决上市后的所有者缺位、管理层支持、政策性业务剥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瓶颈”,而保险公司上市作为一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成为我国保险业筹集资金的现实选择。保险公司上市对于解决我国保险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要注意解决上市后的所有缺位、管理层支持、政策性业务剥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段果 《华商》2008,(8):20-20
本文分析了上市保险公司的风险和收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防范风险的建议以使保险公司风险降低收益增大,使其能够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可持续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可持续增长的组成要素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权益乘数这四个参数对保险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提出深化我国保险业的公司治理、大力拓展业务范围、正确处理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的关系等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可持续增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渠道,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金融板块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显现出来.而从全球证券市场来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上市非常普遍,国际上著名的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都是上市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渠道,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金融板块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显现出来.而从全球证券市场来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上市非常普遍,国际上著名的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都是上市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3.
2月13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将有2家保险公司上市,一家是平安保险公司海外上市,一家是新华人寿国内上市。  相似文献   

14.
秦蓁  刘雨 《价格月刊》2001,(1):40-40
中国保监会政策法规官员近期在"中国21世纪保险国际论坛"表示:今后5年,我国保险业务将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展,并将鼓励有条件的保险公司上市.由此可以认为,保险公司上市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宏观条件.  相似文献   

15.
林江 《财贸经济》2005,(8):15-20
保险公司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具有国际竞争力.保险公司的最佳经济规模在不同的时期受保险市场主体的多少、国家的保险产业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保险公司与全球著名大型保险公司规模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规模经济对于提高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中资保险公司可通过上市扩充资本金、并购、组建保险集团等途径实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6.
基层保险公司推行预算管理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效果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无法真正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使保险公司价值最大化。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基层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提出预算考核机制在基层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去年10月,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已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和一级市场上配售新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一夜间,保险资金入市成为业内外人土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希望它能像一支火炬,温暖“受寒”多时的保险公司,成为保险业的春天。 果真能如此吗? 保险公司真的很“冷” 从1980年到1998年,保险业规模以年均37.6%的速度增长,1998年实现保费收入1247.3亿元人民币。去年1月至9月,全  相似文献   

18.
基层保险公司推行预算管理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效果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无法真正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使保险公司价值最大化。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基层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实施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提出预算考核机制在基层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下2003年全球融资额之冠、亚军的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让更多等待上市的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看到了自身的上市前景,同时也意识到其中的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20.
应收保费一直是困扰我国众多保险公司的现实性问题,许多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比率(当期应收保费/当期保费收入)始终居高不下.本文之所以称应收保费困境,是针对我国保险公司的现实情况而言的.事实上,许多财险公司也非常注重控制和治理应收保费问题,但是效果不佳,应收保费比率反复不定.大量应收保费存在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的成本和费用,影响了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阻碍了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等.笔者认为,对其治理效果不佳的最终根源在于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