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和集团化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一些集团关联企业竞相争食多元化“馅饼”.频繁进行关联交易、资金串用和相互担保.不但充分暴露出集团客户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信用状况参差不齐,同时也揭示了商业银行对这些集团客户授信存在较大的风险。为此笔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客观上,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造成银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银行事前很难掌握和监控关联交易的具体信息。同时,商业银行对于企业集团这一特殊客户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难以界定,缺乏把握,  相似文献   

3.
基于关联交易的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在整个授信过程中都有可能承受集团客户关联交易所引致的信用风险,按照关联交易对银行授信决策与管理过程的影响特点,本文将集团客户关联交易引致信用风险的模式划分为信用决策风险、信用膨胀风险和信用转移风险,并分别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资产重组为表象、以关联交易为内核的企业集团客户已成为农行信贷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之一。但随着持股关系的复杂化,集团内部单个企业之间形成的关联关系日益庞杂,对农行贷款管理带来了挑战,增加了信贷管理难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控制与渗透关系会对单个企业的经营行为造成扭曲,使农行信贷人员在如何识别客户的财务真假上无所适从,影响了对单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准确判断;另一方面,在银行同时对数家相互关联的企业进行授信时,还会出现集中性授信风险,造成授信总量失控的后果。因此如何透  相似文献   

5.
对集团客户关联交易信用风险监管现状与制度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客户关联交易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缘于个人操纵关联交易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转型期外部市场的不完善、法律机制的不健全、社会信用的缺失,在运营过程中,集团客户的控制性股东常会利用超市场的支配力量对关联交易做出安排,使集团内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大量存在,而商业银行相关监管制度的非效率性,又从根源上为集团客户利用这种非公允关联交易逃废债务、套取信贷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使贷出银行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民族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为应对上述压力,追求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内聚外联,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提高了民族企业的生产实力和竞争力,也成为了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集团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在我国利率。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以及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对集团客户融资渠道来说,绝大部分企业集团以银行融资为主,其规模的外延式扩张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加之企业集团与其关联企业关系错综复杂,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面临的最大风险。像近年来相继爆发的银广夏.蓝田,科龙.农凯以及德隆事件,涉及金额巨大,债权银行众多,在金融界已经引起巨大震动。从总体看,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缺乏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多家集团企业相继出现债务危机,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和声誉带来重大损失,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成为困扰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焦点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集团企业的风险特征,剖析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银行加强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企业经营的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团客户股权结构错综复杂,关联交易越来越隐蔽,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问题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贷款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识别、防范、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笔者就如何解决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新巴塞尔协议下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KMV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其优劣之处。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选择Credit Metrics模型建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运用Copula函数理论对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在matlab中编程实现修正后的模型,且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0.
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团SP信贷风险亦愈加凸现,如何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已成为银行界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就如何解决集团SP信贷风险防范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集团客户作为各家商业银行争相营销的对象,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本文从集团客户的定义和特征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管理实践,分析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阐述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最后,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瑞红 《金融博览》2013,(13):54-55
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普遍,信用状况参差不齐,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信用风险的爆发具有连锁性和突发性,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识别和控制意识与能力不足,可以说,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集团客户和关联企业实施统一授信是当前授信实践中的前沿课题。实施集团客户授信关键是防止“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客户经营不善以及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按时收回由于授信产生的贷款本金及利息,或给商业银行带来其他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客户(本文所指为有信贷业务往来的大客户)营销,可以说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中心工作,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寻找并发掘客户资源,如何维护并提升客户的财务贡献率,如何创造客户价值最大化,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笔者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一年多来,深刻体会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与无情,也体会到了营销和管理客户的价值之所在,现将心得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改善营销管理工作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关键:识别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分析了引起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增大的各种因素,指出商业银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关键在于对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识别和判断。本文给出了关联企业的识别原则、识别特征、识别方法,深入探讨了关联交易的类型、甄别关联交易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商业银行有效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集团企业关联交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有降低经营成本、发挥规模效益、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能力等客观的需求,但不公平关联交易所引发的集团风险案例。对银行等债权人权益的损害也十分突出,严重威胁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本文剖析了关联交易的4种主要特征,旨在揭开集团企业关联交易复杂、神秘的面纱,结合商业银行信贷操作实际,提出了防范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系列集团客户先后爆发债务危机,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本文针对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和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缺陷,指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成因。文中指出构建完善的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在于:一是建立集中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二是建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基础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联动监督机制、风险信息预警提示制度、差别化的客户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双轨互动的风险管理机制、账户资金收支监测分析、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建设等;三是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行际信息沟通机制、社会信息监督平台及完善银行同业协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19.
集团客户因其经营规模大,关联企业多,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客户群体,由于其形式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地域跨度大,风险隐蔽性强,从国内发生的“新疆德隆系”,“四川托普系”,“江苏铁本公司”等事件的教训中可以看出,防范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编按]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贷款风险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商业银行集团客户贷款风险表现1.法律风险(1) 集团客户作为签约主体带来的法律风险。在1998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3、14条中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具有法人资格。”“经核准的企业集团名称可以在宣传和广告中使用,但不得以企业集团名义订立经济合同,从事经营活动。”可见,集团客户不是法人主体,以其名义签订的《银企合作协议》或《集团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