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电子化》2010,(5):40-43
张永福:近几年来,证券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很快,从集中交易的实现,到IT治理的实施,以及各种营销服务系统的不断创新等多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证券业信息化正在全面提速。今天有幸邀请到几家证券公司的嘉宾,围绕证券业信息化的热点话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关于证券集中交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中交易正在成为证券业信息化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02年,笔者参与了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集中交易系统项目的立项、调研和招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集中交易有了一些认识和想法,在此提出来与大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金融电子化》2011,(4):17+6
过去5年,我国证券行业信息化走完了其他行业需要10余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十一五"期间,证券公司以大集中交易为核心,完成了从营业部到总部的所有IT系统的搭建,初步构建起企业整体信息化平台,并逐步进入业务应用以及从粗放式IT建设向精细化IT管理转变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可疑交易的识别和上报是防范洗钱活动的核心措施。我国证券业可疑交易标准尚不完善,制约了证券业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外证券业可疑交易判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特点,指出了我国证券业可疑交易判断标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行业,IT就是企业的"生产线"、IT能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已经越来越被广泛认知和接受.过去5年里,我国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IT基础环境逐步改善,数据集中顺利进行,风险管理水平有效提升,IT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到深层次的业务优化支持与客户服务支持上.但由于保险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2004,(7):29-30
刚有起色的股市再次进入低迷状态,证券业信息化建设也从一掷干金变成精打细算。昔日金融信息化的排头兵,如今放缓了前进的步伐。资金投入的减少,网上证券红火却没有带来真正的增收,大集中、系统改造延期实现。IT厂商如何面对日渐萎缩的市场?证券业信息化有限的资金用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国际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集中于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建立了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及操作的自动化;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业务、风险和营运管理方面,建立了风险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中国证券行业面临较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信息化统一标准的《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证券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落实和应用是我国证券市场高效、规范发展的基础,将对我国证券行业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目前,券商主要的经营模式为营业部网点交易,并辅以网上交易,客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已大致完成了物理建设,各大证券公司现在都已开始着手数据的深度应用开发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建立集风险监控、资金清算、决策支持、系统备份等关键功能于一体的、安全可靠的中央数据中心,以求以技术的进步带动业务的发展,力图在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证券业今后两年的信息化应用有望在以下几点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国际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集中于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建立了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及操作的自动化;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集中在业务、风险和营运管理方面,建立了风险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等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90年代初是渠道整合和客户关系的发展完善阶段,建立和整合了很多新的服务渠道,建设了CRM系统.  相似文献   

10.
证券业作为金融业中是最具开拓和创新的行业,由于流动性强和交易复杂,往往容易受到洗钱者的关注,成为打击洗钱犯罪的重点领域。证券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三方存管制度实施后,证券业金融机构交易结算方式和业务资金流程以及洗钱方式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重新梳理证券业洗钱方式,探讨证券业可疑交易现行标准,对于厘清证券业合理怀疑与重点监测的可疑交易,指导证券业金融机构根据行业特点和机构实际自主建立可疑交易监测指标,形成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两起券商欺诈案及PCAOB应对措施 一、麦道夫欺诈案 1960年,麦道夫创立了伯纳德·L·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以充当股票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交易中间人为主要业务.到上世纪80年代初,该公司成为美国证券业最大的独立交易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数据大集中与灾备中心的建设是2002年两大热点 说到2002年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数据大集中.目前许多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集中,有些银行还在论证阶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率先建成了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农业银行在建成36个省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全国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中国银行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全国建设五大中心的目标;建设银行已明确了集中的方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已实现了数据集中的目标;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正在进行集中方案的论证.中国进出口银行没有经过分布处理,目前已经一步到位,实现了数据全国集中.数据集中对整个银行业硬件、软件的投资及IT资源的分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券商集中交易走上前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金融博览》2004,(5):21-21
三方力推与传统交易方式不同 ,集中交易模式是券商所有营业网点的经纪业务都统一接入到总部 ,再由总部直接接入证券交易所。2 0 0 3年 1 2月 ,证监会在委托证券业协会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后 ,颁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营业部内部控制若干措施的意见》 ,明确指出 :证券公司应积极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6年和2007年证券市场的火爆,证券业IT建设也吸引了业界的更多关注。源自证券业务与IT应用的不断深入融合,证券公司正在完善IT基础设施、升级核心业务系统、加强IT结构治理,以使证券业IT建设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从2000年起,中国银行业掀起数据大集中的信息化浪潮,并迅速席卷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这几年数据大集中的系统工程建设,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基本建成了以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综合系统处理平台,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综合系统的复杂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今,已经进入了数据大集中的后期时代,在已具雏形的框架内,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化进程又将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6.
孙黎 《济南金融》2007,(4):73-74
<正>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中国证券行业面临较大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信息化统一标准的《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证券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落实和应用是我国证券市场高效、规范发展的基础,将对我国证券行业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目前,券商主要的经营模式为营业部网点交易,并辅以网上交易,客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已大致完成了物理建设,各大证券公司现在都已开始着手数据的深度应用开发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建立集风险监控、资金清算、决策支持、系统备份等关键功能于一体的、安全可靠的中央数据中心,以求以技术的进步带动业务的发展,力图在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证券业今后两年的信息化应用有望在以下几点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证券行业在金融业中是一个起步较晚的行业。正因如此,证券行业的起点也比较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中国证券行业实现了后发优势,信息技术与证券市场的融合推动了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使我国证券行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基本达到了国外同行业经历一百多年发展的水平。尤其近几年来,证券业信息化建设因证券业的飞速发展而快速发展。同时,证券业信息化紧密依赖证券行业,总是随着证券市场的波动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主题为“后危机时代IT助推证券业务创新”的2010证券业信息化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日立JP1作为证券业资深的IT系统运维管理专家参与了此次盛会。会上,JP1在分析当前证券业生产运行操作处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证券业IT运维创新管理的观念,即通过创建生产系统集中型自动化处理模式,全面提升业务的处理效率与数据的安全级别。另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业务应用范围从单一项目到综合业务服务,业务经营模式从分散处理到逐步进行业务集中管理,直至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实施,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任何一位清醒的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士都不会由此沾沾自喜,因为他们明白电子化和信息化不是终极目标。信息化本质是保证银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一系列重要工具,而在信息化工具组合中,更为锐利、高效和复杂的数据挖掘技术,还没有在中国银行业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业洗钱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当前我国证券业主要洗钱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证券业反洗钱在工作体系、客户身份识别的内容与要求、证券可疑交易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证券业反洗钱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业反洗钱监管体系、按照业务类型调整客户身份识别的内容和要求、建立证券业可疑交易监测系统以及提高证券业预防、控制洗钱风险的自觉性、主动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