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十一五收官之际,人民银行按照三定职责,积极推进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工信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底形成了《规划》初稿.之后,人民银行拓宽建言渠道,先后发放调查表60余份,赴上海、深圳实地调研30多家金融机构,并先后召开两次专题研讨会征求行内外科技部门的...  相似文献   

2.
金融信息化规划对于国家信息化体系以及金融业"十二五"规划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地制定金融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对于完成金融业规划的整体目标、实现我国迈向信息社会的整体目标,推动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各国经济逐步调整,客户需求日益多元,这些都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20年,依托资源优势,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但发展中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先导作用不明显.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与中央"十三五"规划的部署,内蒙古需要把金融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发展,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造连接中蒙俄的北疆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12,(11):8-9
2012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由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规划》是国家级专项规划,是整个"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金融业的行动纲领,是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服务经济的有力保障。《规划》诞生于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它汇集了各方面的思想智慧和业界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从多角度加以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由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本规划旨在阐明国家在2011~2015年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政策导向,明确金融工作重点,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金融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信息化体系和金融业"十二五"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十二五"信息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银行业完善运营机制、提升管理效率、丰富产品服务、强化风险防范,实现我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快速、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初,当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金融信息化专项的验收工作进入决定性阶段时,金融服务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便开始成为业内的又一个热点话题。2004年底,随着各商业银行的“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先后形成并上报,未来五年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已经初现轮廓。对于国内金融行业而言,2006年的新年钟声更具特殊意义。一方面,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另一方面,入世后的金融业全面开放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只能以月为单位来计算准备时间了。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刊编辑部记者根据来自不同渠道的资料,尽可能地将一些有关金融服务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金融信息化专项进展情况的内容整理成文,并走访了一些参与这些项目的专家和学者。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无论是金融行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抑或关注金融信息化发展的IT企业,了解未来5~15年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从中获得对自己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把握全局并找准方向,及时地、有目的地储备知识和技能,从而在飞速发展的金融行业和金融信息化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放管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检测认证领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金融科技检测认证应以服务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聚焦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数字、智慧、绿色、公平”四大主题,共同支撑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金融业而言,不久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金融改革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规划共62次提到"金融"一词,并在第二十一章"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中专设第三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第五十三章"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中专设第三节"实施金融安全战略".概括起来,"十四五"规划对金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南金融业改革发展和服务创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金融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是贯彻落实《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金融信息化规划对于国家信息化体系以及金融业"十二五"规划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地制定金融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对于完成金融业规划的整体目标、实现我国迈向信息社会的整体目标,推动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皮海洲 《理财》2012,(11):8
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终于在9月17日正式亮相。从这份"十二五"规划发布后A股市场的走势来看,股市并没有对其报以掌声。实际上,就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股市的内容来看,也实在不是投资者的福音。"十二五"规划仍然还是一个为融资服务的规划,是一份圈钱者宣言。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方面有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亮点,那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家》2012,(9):14-26
序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是经过国务院审批的"十二五"国家专项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以来编制的第二个金融中期发展改革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编制。制定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完善金融体制机制、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俞越  孙超 《中国金融家》2012,(10):146-147
金秋九月,“一行三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这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以来编制的第二个金融中期发展改革规划。这份规划对“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主要成就做了回顾,并为“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确定了工作重点和目标。改革、开放和创新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综合经营作为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为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长期健康发展,危机后,国际组织及美欧国家纷纷推出改革举措,强化了对综合经营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我国自2005年10月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以来,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资产和实力进一步壮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当前,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国内外经验教训,针对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贺力平 《金融博览》2012,(11):11-12
国务院于不久前批准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此次发布的金融业《规划》是从完善调控、优化布局、鼓励创新等方面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总规划中提及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细化表述。《规划》实施时间为2011~2015年,涉及金融改革多个方面。"主要目标"和"八大着力点"《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相似文献   

18.
苏培科 《金融博览》2012,(21):17-17
在9月出台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诸多具体措施。这些改革举措如能有效落实,那么中国金融业一定会在”十二五”时期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与"十五"期间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人类生存方式.在这一巨大的经济发展形态与基础技术平台转变的历史背景下,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对于刚刚加入WTO的我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历史机遇."十五"期间,金融信息化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08,(3):9-9
2月1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正式公布。该规划阐明了“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八个主要目标,明确金融业六项工作重点。这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金融业中期发展改革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