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的中部不仅没有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反而使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拥有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的中部,并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中部应该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耀  马衍军 《经济与管理》2005,19(6):12-14,17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中国产业结构进入了调整和升级的新阶段。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方向和趋势,中国又必须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培养竞争优势,用高科技、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中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动态竞争优势的模型,提出了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应该相互融合的路径,并利用1990年到2007年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种关系。研究得出:竞争优势的取得依赖于比较优势,从而是由资源禀赋状况内生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静态竞争优势带来的剩余将不断提高资源禀赋的结构,动态比较优势会自发地导致动态竞争优势,为此,要利用静态的比较优势所获得的剩余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从而使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渐进地高度化。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大量倒闭,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利用先前的竞争优势的剩余提高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外部的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危机仅诱使这种情况早点出现,这也给这些地方企业提供了产业升级的压力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奉行的“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所取代 ,使得国与国之间以资源禀赋为相对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变成以知识、技术为竞争优势的贸易格局。贸易格局的变化必然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要求一国乃至一省的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 ,以合理的优化的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进 《经济师》2002,(2):42-43
用来指导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内在统一的 ,试图通过推行产业政策扭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 ,应坚持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出发点 ,发展“适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于洛寒 《时代经贸》2012,(22):100-100,102
我国的纺织业是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丰裕等有利条件,曾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各国该行业竞争力的加强,尤其是在资源、成本、技术、贸易政策等方面优势的确立,使我国的纺织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如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下降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确保我国纺织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地位?本文拟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两个理论优劣的比较,利用竞争优势理论特别是波特的五力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应该把纺织业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建议。最后对我国纺织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南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俗有“三乡一地”之美称,即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和旅游胜地。丰裕的自然资源为湖南发展经济提供了优势,并由此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等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特征。这种资源型产业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短缺经济”时代,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然而,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国际经济背景的变迁,这种资源型产业结构的缺陷明显凸现,低层次、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湖南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地区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序结果表明:湖南经济竞争力从1980年的14位下降到1995年的第17位,总得分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在新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背景下,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中部崛起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生产力研究》2007,(18):109-110
中部崛起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表明:目前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其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因而中部应基于要素禀赋结构选择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他类型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以及自然资源型产业,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其资本积累速度;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相对变化,中部地区逐渐增加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不论在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还是在运行机制、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实践表明,在尚不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通过寻找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努力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同样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经营战略的运用,而比较优势则取决于本国的资源禀赋,如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宜的劳动力等。从资源禀赋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相对较低上,因此具…  相似文献   

10.
比较竞争优势与中国产业的国际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强调要素优势在一国产业定位中的作用,却把要素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忽略了其它的约束条件,致使践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化增长”之中,竞争优势理论所强调的优势要素,因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结构相距甚远,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定位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大国经济的特征,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对本国产业进行国际定位时,要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按照比较竞争优势原则定位我国的产业,既能解决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又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外贸易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说明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快速积累资本,使真正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升.同时,要完善市场机制,营造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其静态性容易使发展中国家陷入“比较利益陷阱”。我国的对外贸易按比较优势经过20年的迅速扩张,“比较利益陷阱”已经摆在面前。战略调整势在必行。我国的贸易战略应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循序过渡,按比较优势选择和扶植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郑夏冰 《经济师》2008,(9):47-48
文章阐述了基于劳动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引入国外先进生产要素创造竞争优势,以及产业升级创造产业结构竞争优势,同时指出,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的制约。因此,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学习、路径依赖与后发劣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过程 ,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后发利益 ,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之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在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方面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后发劣势 ,具体表现为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方面的“排异效应”。两方面的后发劣势将使中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中国应当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适当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 ,消除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上的“排异效应” ,确立国家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服装行业的柔性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后的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这个工厂的一个主要产品就是服装,这是因为中国具有劳动力和原材料等诸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服装业在享受这种比较优势之余,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一个服装大国,转变成一个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服装强国。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既可能使这些比较优势失  相似文献   

16.
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对外贸易国。但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贸易发展带来的利益,防止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我国必须及时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而这种转化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我国能否建立起自主的知识产权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何处 1.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裕,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资本都相对稀缺。以纺织品出口为例,在目前纺织品出口前十名国家中,我国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仅0.62美元,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尽管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发展,但即使到本世纪的上半叶,我国仍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成本仍将在较低水平。从这方面看,在今后的数十年内,我国在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2.客观分析我国的出口结构。最近20年以来,中国出口结构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下的“逆”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结构向非熟…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误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经济论坛》2005,(15):7-9
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力量有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提升缓慢,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也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受到更大的制约。例如反倾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和科技水平的局限性难以逾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适宜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成品,进口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之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多数产业集聚还是靠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这种低成本一方面是通过集聚本身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外部经济获得,另一方面,亦是通过廉价劳动力、便宜土地供给、宽松税收政策及低环境保护成本等因素形成,但是靠消耗廉价要素和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并不是长远政策。  相似文献   

20.
加工贸易战略转移是东西部协调发展的良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转移论”论者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论进行评析,结合运输成本理念,提出了西部可持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指出在重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廉价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更应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高等要素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放到战略的高度,并由此得出结论:建立在梯度发展战略和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基础上的加工贸易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绝不是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