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剑锋  卢岩 《经济》2007,(5):77-77
在4月份举办的第12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携旗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整体集中亮相,展示了上汽从零部件到整车的整个产业链条,以及上汽从生产上海牌轿车到成立合资企业再到自主研发的整个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王丽丽 《经济世界》2000,(10):24-27
7月底,武汉神龙公司通知全国各汽车销售点,“富康”轿车全面降价:1.4升金属漆轿车从原来的 12.9万元下调到 12.2万元,1.6升金属漆轿车由原来的 14.2万元下调到13.6万元,三厢富康(自动档)由原来的16.7万下调到15.2万元。在此之前,长安”奥拓”和桑塔纳轿车已经分别降价 3000元和 5000元。 8月初,以生产经济实用的家庭轿车为主打产品的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宣布,夏利轿车举行“夏利进家庭夏季送实惠”活动,最低价跌破5万元。与此同时,吉利牌小轿车、重庆羚羊、江苏悦达、都市贝贝等纷纷…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呼声渐渐高涨。经过千余年的迅速发展,尽管在我国城乡公路上国产和进口轿车如车水马龙,大中城市各色的土铺天盖地,国人的“轿车梦”仍是可望而不可及,我国的民族轿车工业仍然步履维艰,非但如此,面对国外汽车厂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局面,不禁还使人对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发展前景感到忧心重重。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轿车工业发展究竟路在何方?一、我国从1958年就结束了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但到1978年,轿车产且仅2600多辆,可以说在这20年中我国轿车工业基…  相似文献   

4.
通用汽车公司是执世界汽车牛耳的跨国公司,长期居世界500家大企业排名榜首。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销售额多年来在中国稳居首位,是全国利润最高的国营大企业之一。通用与上汽要联手生产轿车,引起了全球汽车界的关注。虽说通用早在1929年曾来到中国,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美、日汽车制造商一直保持低姿态却是不争的事实。通用在中国的唯一整车项目是与沈阳金杯合资生产客货两用车,经营业绩平平,以致于海外传媒椰榆通用这个“头牌巨星”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扮演的是个“小角色”1994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三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上海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就汽车销售业来讲也早已由过去单纯追求销售数量转为以优质服务带动产品销售,以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发展。创造了企业的品牌效应,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走上了一条健康稳步的发展之路。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是上汽集团产品销售与物资经营的专业性公司。是国家计委和国家工商局核准的全国小轿车经营单位以及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国内总经销商。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已由单纯的供销专业公司,发展为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储运分流…  相似文献   

6.
家用轿车闹京城本刊记者王玮闪亮登场《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说,政府鼓励私人购买轿车。对于这句话,外国汽车厂商似乎比中国老百姓听得还要明白。这项产业政策公布之后仅仅半年,美国、日本和欧洲六个轿车生产大国的20家厂商携来多种号称“专为中国家庭而设计”、号...  相似文献   

7.
大众·波尔舍·保时捷“伏尔斯瓦根”(Volkswagen)是德国最大汽车制造厂家VolkswagenwerkAG生产小轿车的商标名.在德文中是“人民大众的汽车”之意,所以译作“大众”.这是30年代在希特勒“让每一个德国家庭拥有一辆汽车”的口号下命令生产的普及型轿车,首辆“大众”牌汽车于1936年出厂,被隆美尔将军用于北非沙漠战场上.为此,波尔舍在斯图加特成立了大众汽车工厂,于1938年投入批量生产,因战争爆发,只生产了630辆.大众汽车公司和波尔舍(Porsche)汽车厂均为德国汽车界奇才费迪南德·波尔舍所创.“波尔舍”赛车世界驰名,是以老波尔舍之子费里·波尔舍姓氏为商标名的,也被译为“保时捷”.“波尔舍959”型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赛车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名牌热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在这沸腾的热流中,冷静思考并回顾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有关名牌的现象,对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很有益处。 80年代以前,上海轻工、家电、纺织商品几乎覆盖全国。当时消费者梦寐以求的三大件,上海的就有“永久”、“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红灯”牌收音机和“华生”牌电扇等。新三大件兴起时,上海又出了“金星”、“凯歌”、“飞跃”牌电视机,“双鹿”牌电冰箱等,加上其他一大批轻工、纺织名牌,那真是人人都以拥有上海名牌为荣。如今当我们漫步全国各地市场时,这些名牌有的已无了踪影,有的举步艰难,有的换了洋装、洋名,总之已所剩寥寥。  相似文献   

9.
王健  李蓬 《经济纵横》2000,(11):60-61
“入世”后长春汽车工业发展应以轿车特别是经济型家用轿车为重点 ,把汽车零部件生产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 ,发展名牌产品 ,实施集团化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工业在一片吵嚷声中走过了喧嚣的1994年,在浓郁的商业化氛围中,大众的几万亿储蓄之虎“呼之欲出”,给如火如荼的家庭轿车热添了一把火。 而1995年初召开的中国汽车上海会议,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一个确定培育私人购车市场方向的专题会议。 在如此宏观诱因的煽动下,无数国人纷纷涌进“汽车文化节”之类的轿车展览中,报刊圈也不甘示弱地让“轿车”占去了不少版面。就在国人张口闭口“把轿车买回家的时候”,终于有人幡然而悟,问清价钱是“六位数”,想想自己一个月叩头作揖不过赚个3位数,买辆轿车得挣到哪年月?! 于是,轿车热形成了“光打雷不下雨”的尴尬局面,一边是厂商传媒热辣辣的煽动,一边是老百姓们摸着兜里少得可怜的钞票而不敢问津。 追根溯源,中国的家庭轿车市场仍未成熟,所谓  相似文献   

11.
入世之前,国内媒体谈论汽车工业,几乎都是凄风苦雨。然而当2002年过去的时候,舆论似乎都倒向了另一个方向,专家们的预测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汽车市场“出乎意料”的好,不但使专家大跌眼镜,也使汽车厂家喜出望外。国家计委在一篇报道中说:“入世第一年,汽车工业凯歌高奏”。国家保护,外资帮忙,风调雨顺,皆大欢喜2002年1-11月,国内汽车产量为295.6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15%;其中轿车产量97.08万辆,同比增长50.89%。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在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108万辆左右。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好。1-10月,全行业完…  相似文献   

12.
[入世]挑战下的中国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汽车:关键是价格与消费信贷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轿车零售价是国际市场的两倍,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高达80%-100%。由此,很多人认为“入世”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挑战在于成本。其实未必。汽车是一个规模经济性非常强的产业。成本有没有竞争力,规模是决定性因素之一。1996年我国制定的“‘九五’及2010国民经济远景目标规划”曾设想,我国轿车工业的单厂规模在2000年时要达到40万辆,在2010年时达到100万辆。按照这个规模,中国轿车生产的单车成本将趋近国际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按照中国“九五”期间的综合国力,可…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推出了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这是上汽首款面向产业化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综合节油率达20%左右,预计2010年底实现上市,这让观众看到了今后用上中国品牌混合动力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吴曼 《当代经济》2006,(7):67-68
世界汽车工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不过短短50余年,在这50年中轿车工业的真正发展只有20年的时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轿车工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生产能力方面,年产量由几百辆发展到200多万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90%以上;在研发方面,由简单的测绘、仿制,发展到初步具备局部开发能力的水平,开发了中华、吉利、奇瑞、赛马等自主品牌;在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方面,由原来的初级生产型人才发展到集科研、管理、生产、经营等一大批人才队伍.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对我国轿车工业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视而不见.轿车工业在产品价格和开发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对中国轿车工业品牌竞争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解决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阿成 《经济纵横》2004,(3):34-35
面对“汽车制造行业是女性就业的天然禁区”的行业习惯,出生在上海,成长在美国的杨雪兰偏偏不信这个邪.她以自己曾协助福特汽车公司巧妙定位“花斑微型轿车”而使其迅速即占领世界汽车市场的成功创举,博得了通用汽车公司CEO的青睬,应聘兼职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营销主管,仅经过5年工夫的巧妙运作就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  相似文献   

16.
甘长求 《新经济》1995,(1):46-47
最近中国内地兴起一股发展轿车工业的热潮,一些地方与一些人大力鼓吹发展民用小轿车(即香港之所谓“私家车”),还作了一些预测与规划,看来轿车工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走上美国本世纪发展的道路——以钢铁、汽车及建筑业为三大支柱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工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不过短短50余年,在这50年中轿车工业的真正发展只有20年的时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轿车工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生产能力方面,年产量由几百辆发展到 200多万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90%以上;在研发方面,由简单的测绘、仿制,发展到初步具备局部开发能力的水平,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丁品 《环境经济》2004,(1):50-50
近年来,中国机动车的销售量以55%的速度递增,私人轿车的年增长量则翻了一番,创造了世界各国汽车增长速度的“史无前例”。在北京,没有比205万辆机动车的数字更诱人的事情了。其中私人轿车达87万辆。学车、买车、上路,成了最时髦的事情。在北京等城市,都把汽车工业列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有关专家预计,在20~50年内,中国的机动车增长量将超过美国汽车增长的速度,成为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国。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通用、丰田、福特等纷纷遭遇困境时,乌兹别克斯坦的汽车生产业却风平浪静。乌兹别克斯坦“GM Uzbekistan”公司(“GM”和“УзДЭУ авто”的子公司)的领导层宣称计划扩大汽车的生产。目前,“GM Uzbekistan”公司正按原定的规模继续开展生产,上马组装“Lacetti”汽车的生产线并正在组建生产轿车发动机的新工厂。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汽车工业工作会议曾经宣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转向轿车;没有轿车工业,汽车工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以生产轿车为发展支点的产业政策是否可行?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轿车能否进入中国人的家庭?这些问题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也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注见文末,下同)笔者本着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关心,参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探讨,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