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支付、手机多元化应用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是电子银行二次创业的契机,同时也要努力化解风险、强化风险控制、加强安全监管,防范电子商务中的欺诈行为,确保电子银行与电子支付应用的安全和人民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2013,(7):77
手机对准收款台即可付款?无须刷卡即可进出地铁站?这不仅仅是想象,而已经部分成为现实。智能手机可能很快会取代钱包。移动电子支付将是未来主流。感应支付如今,无论是移动支付服务"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还是PayPal,都为我  相似文献   

3.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支付的先进方式,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是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伴随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以及POS机等移动终端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移动支付的用户基础越来越广泛.而手机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应用趋势尤为明显.本文主要介绍了移动支付在我国的三种商业模式,并通过实际应用展现了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最后对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移动支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贾凤菊 《时代经贸》2010,(24):143-144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支付的先进方式,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是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伴随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以及POS动终端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移动支付的用户基础越来越广泛。而手机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应用趋势尤为明显。度文主要介绍了移动支付在我国的三种商业模式,并通过实际应用展现了移动支付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最后对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移动支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2013,(13)
电信运营商与银行合推手机钱包业务意味着此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试水得到肯定,而这些都符合《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推动移动支付、公交购票、公共事业缴费和超市购物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和普及推广"要求. 易观智库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3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将会大大加速,预计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7123亿元.与此同时,101家获得牌照的企业面对移动支付市场诱人的"蛋糕"已经加快了产业布局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孙正良 《经济师》2009,(10):259-260
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它让用户以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移动支付企业有巨大的业务拓展空间。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新形势下,我国移动支付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势,提出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企业业务发展的整套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8)
移动支付主要是依托手机等移动终端来实现账务支付、理财等金融服务的,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的典型代表就是"微信红包"的推广。以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为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移动支付发展的特点,进而着重探讨了移动支付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移动支付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制约,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以手机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安全包括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只有实现了SIM卡、手机、第三方支付方案的全程安全,移动支付才可能迎来健康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3G对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的推动作用,以及移动电子支付中的优劣因素,以促进3G背景下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文章认为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如何影响手机支付的研究还很少.文章从消费者个体层面首次详细全面地阐述了文化的五个维度(权利距、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权主义/女权主义和长期导向/短期导向)作为决定变量和调节变量对用户采纳手机支付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章的十二项假设有八项获得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个体在实际采纳手机支付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手机支付服务供应商应该重视个体消费者的文化差异,为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提供手机支付应用来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白彦峰  李福亮 《经济论坛》2004,(15):139-139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应用,不仅使传统商业变得更加快速、便捷,还将使传统商业结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电子商务成为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个人上网购物和消费的原动力。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系统的支持,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电子商务系统中几种电子支付方式以及涉及到的安全技术,以提高人们对电子支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徐昭 《经济师》2014,(5):145-146
微信支付是由腾讯微信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联合推出的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产品,其在线交易规模仅次于支付宝,其主要采用手机绑定银行卡的手段实现移动支付,自5.0版本正式推出了支付功能,随后经过不断完善移动支付和互联网理财功能,目前已更新至5.2版本。文章在分析微信支付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微信支付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2013,(19):14
央行近期公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充分展示了移动支付的火热程度。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3.71亿笔,金额高达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70%和363.92%。移动支付业务的暴增,引得各大互联网公司、银行机构纷纷盯上与其相适的支付市场,另一方面,也引来手机恶意支付插件、木马侵犯用户隐私财产等安全问题。据媒体报道,5月初北京有位范女士使用手机购物在淘宝上买了条裙子,不久便收到陌生电话自称是"店家",说范女士所购裙子已无货主动要求退款。在准确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14,(5)
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VVIC)于2011年1月15日发布第31次互联网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据调查,未来3年,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上,随着标准之争达成一致,以及移动电商带动的远程支付发展,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将会大大加速,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传统的支付方式,消费者必须到一个物理场所"刷卡"。移动支付,可以使消费者随时随地完成支付——相当于将POS机和ATM机携带在身上,将POS机和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7)
手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终端,承载人们太多的生活需求与应用,以其为载体的手机银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类线上支付结算功能及其它周到全面的金融服务。文章提出拓宽手机银行传统银行业务范围、搭建业务填单平台、新信息模块化发布等想法,旨在提升手机银行的客户体验。同时粗略地讨论了手机银行的普及应用对银行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手机二维码为基础的零售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其应用策略主要表现在技术、平台、目标市场、支付和流程管理五个方面。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零售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目标、条件和营销环境,正确制定和实施基于手机二维码的零售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2013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2013,(7):76-77
有机构预测称,2013年搭载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技术)功能的手机出货将接近3亿,NFC芯片在2015年出货将超过12亿,NFC移动支付金额将在2016年超过500亿美元。并且NFC技术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推动,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就大力开展NFC的商用化,在成都、深圳等地展开试点,推广NFC移动支付,比如,NFC手机可以代替公交卡,若顺利将推广到全国。但市场上的反应并不是一边倒的叫好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3G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使手机成为一种更为便捷的交易终端。手机支付在支付方式上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的消费,为人们在商业生活中提供了便利。然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手机支付的使用意愿还存在着一些顾虑,对于手机支付的理解还不明朗。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产业尚处于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并行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8)
目前,国内各大银行纷纷与手机生产商合作,展开移动支付的市场竞争。在传统银行业遭受互联网金融冲击,存款被分流,支付业务和贷款业务被抢夺的背景下,移动支付成为银行"保卫战"中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农合机构面临农村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局面,迫切需要借助移动支付完善体系,改进金融服务,以此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