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着力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着力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3.
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农业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闪光点,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趋势也将面临又一个抉择,本文就开发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两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绿色设计倡导消费减量、资源循环和再利用、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对于国家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两型社会"实质,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应以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和谐环境、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为发展理念,才能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口均衡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内容。湖南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口均衡发展也有所成就,但面对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两型社会"应更加注重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三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谐自然观认为人类在自身发展中,要自觉保持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保持人类生生不息。两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使然,是马克思主义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实现,是自觉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两个和解命题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皖江城市带的基本状况,阐述了“马芜铜”东向发展的战略优势,“皖江发展战略”及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皖江城市带与产业集群建设,对于推动安徽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湛江在发展信息产业过程中的优劣势,进而提出在未来如何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信息技术产业,提高政府和社会大众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湛江的"工业立市"和"五年崛起"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及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同世界旅游产业相比 ,从加入WTO后要求来看 ,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从“硬”、“软”环境入手提升竞争力 ,而“软”环境又是重中之重。提升竞争力又必须正确选择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而建设"两型"社会,归根到底要靠创新行为的推动,本文将以河北省为例,研究河北省两型社会建设状况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出技术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实际上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15.
生存和发展作为实现人们幸福指数的两个基本维度,要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两型社会"以人的幸福为宗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的幸福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沟通二者的桥梁。因此,立足于我省环境状况的现实,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以实现人们幸福生存和发展环境为目标,是当前的最大现实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17.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内在地要求构建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社会事业体系.因此,研究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刘智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9-15
随着我国建设“两型社会”战略的提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在框架、指标赋权及具体评价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评价结果的稳健性也有待增强。由于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基,“两型社会”建设也有赖于科技创新和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基于“两型”生产、“两型”消费、“两型”流通、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两型社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两型”评价指标以减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指标并列设置所导致的指标间的冲突,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要运用组合赋权法、敏感性分析等手段不断优化综合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20.
构建"两型社会"是党中央针对国情提出的新举措。目前建设"两型社会"在企业层面的实施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尚缺乏从"两型社会"视角出发的企业绩效评价。文章在阐述企业绩效评价内涵、"两型社会"内涵及其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型社会"视角的企业绩效评价的构建思路,以期为从企业层面助建"两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