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战略,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系统、动力系统、支撑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和目标系统六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和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并在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经济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立足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分别构建了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低碳旅游理念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刘巍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145-146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中国的旅游形象符号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到访桂林的外国元首或领导人达100多人次.城市旅游是桂林旅游的新型产业,桂林城市旅游的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是整个大桂林旅游基础设施供应基地,开展城市旅游不仅可以为桂林的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还能对整个大桂林旅游区的旅游产生极强的辐射效应.城市旅游的发展为推进并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积极发展城市旅游,将是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表现出来。寻找一种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华 《经济纵横》2006,(11):15-17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表现出来,寻找一种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旅游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设施落后、急功近利与亡羊补牢式的开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走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政府主导,进行科学的开发与保护,建立环保技术支持体系,强调游客消费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实现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探桂林民俗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广西桂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民俗文化在桂林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就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桂林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2005年我国政府把循环经济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循环型旅游也称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热点,我们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通过分析毕节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与盲点,初步探讨毕节市喀斯特流域型景区中发展循环型旅游产业的方法与可操作对策。  相似文献   

9.
谭业 《经济纵横》2012,(9):62-65
旅游循环经济是针对旅游业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是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响应,贯穿于旅游业的各个部门、各类产品和各个环节。旅游循环经济以物质循环流动、资源持续使用和环境友好利用为出发点,是"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本土化实践模式。它提出的以"3R"为起点的基本原则、以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组成的系统结构、以经济效益和科技创新推进实践的思想、以企业清洁生产和区域耦合共生为代表的方式丰富了可持续旅游的理论成果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的热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对发展区域生态旅游的指导意义,初步探讨发展区域旅游循环经济的实施模式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漓江旅游资源禀赋,品牌驰名中外,但长期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沿岸村民利益受到挤压,非法游船、无序开发等保护与开发问题突出,近年旅游收益每况愈下。推行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源保护性开发、完善沿岸村民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健全漓江开发保护监督体系等对策措施,有利于漓江旅游可持续发展。桂林有中国旅游风向标之称,桂林正值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研究探讨漓江旅游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正在全国各地形成热潮,并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旅游环境的和谐性、旅游经济的循环性、旅游开发的扶贫性,强调应通过维护乡土特色、优化旅游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旅游扶贫等途径来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2012年又被国务院批复,成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国家战略.桂林的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桂林旅游产业较大地推动了桂林的经济.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载着保护桂林秀丽风景的社会责任.因此旅游产业的低碳化转型,无疑成为桂林市各党委、政府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桂林旅游产业中存在的碳足迹进行分析,企图推动桂林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机制,以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汪鸿 《经济师》2013,(11):226-228
从循环经济的内涵、理念、发展意义等方面,逐步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指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文章从转变观念,循环经济下的旅游开发,探讨了推行、创新低碳旅游和环保旅游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以实现循环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解决旅游与环境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建立一个科学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就可以判断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对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作出决策,以辽宁省为例,试构建了辽宁旅游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此体系对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测评,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丰生  王利朋 《当代经济》2007,(23):174-17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文章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出发,分别构建了循环型旅游业的一般发展模式,并以桂林恭城红岩为实证,论述了循环型旅游业在产业层面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生态旅游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了政府的大量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成为旅游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中国的生态旅游还刚刚起步,政府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增加对生态旅游的投入、设立生态旅游区、开展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鼓励生态旅游,切实解决当前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是一种高品质的旅游方式。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低碳旅游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具体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低碳旅游的思想非常切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低碳旅游,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是在低碳旅游和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乡村旅游环境,实现游客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赢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晗  周健 《当代经济》2023,(5):66-74
为深入研究分析新疆地区旅游业、经济和碳生态的发展情况以及三者的协调状况,通过构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2009—2020年间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而碳生态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新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协调度逐年增高,但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碳生态对于整个旅游循环经济的影响效果显著。该结论有助于更切实际地把握新疆地区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追求共生关系和动态平衡关系提供借鉴,从而实现新疆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强调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循环经济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需要科学技术与法律体系的支撑,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