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消费综合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农民消费模型大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视角展开,很好地说明了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效果,然而,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为了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综合影响,揭示农民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包含过度敏感性、消费短视、消费惯性和主观性等特征的综合模型,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对我国多因素影响下的农民消费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石昶 《技术经济》2007,26(9):84-87
在借鉴西方跨期最优消费选择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所提出的"棘轮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中国的消费函数,鉴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模型单独进行检验,考察两者在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的差异,并试图找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姜百臣 《经济评论》2007,148(6):93-96
本文侧重研究消费需求系统模型。通过分析效用与消费函数的关系、需求系统函数方程的约束和理论假设、以及模型的选择和使用可能面临的问题,试图加深对消费函数和消费需求模型的理解和实证运用,为消费需求的政策制定提供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农民消费对深化农村改革的影响高坤云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无偿消费劳动力的消费方式,多层次失衡的消费结构及畸形的消费心理等几个方面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作些探讨。一、传统的消费观念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何谓我...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居民"十一五"期间收入和消费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数据,采用灰色预测理论.分别建立了收入和消费GM(1,1)灰色模型,依此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的纯收入和生活消费进行预测.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精度高,从而获得的预测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从预测数据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的收入、消费呈现攀升的态势,但城乡收入差别问题仍然凸现.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收入对中国农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淑波 《技术经济》2008,27(2):71-74
运用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分析我国农民的消费问题,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历年农民消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持久性收入及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支出影响较大”的结论,并从增加持久性收入和提高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就增加农民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华 《当代经济》2018,(8):11-14
农民消费与公共品的供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借鉴李燕凌(2004)所提出的C-L模型的思想,利用2006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近些年的农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改善,农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但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消费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步加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并降低农民的消费成本.  相似文献   

9.
石爱虎 《发展研究》2002,(11):36-38
启动农村市场、引导农民增加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民消费问题。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福建省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和实际调研,着重分析了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与对策建议。 一、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特征 1990年以来,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水平、结构与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 (一)农民消费水平提高,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军 《财经研究》2001,27(7):3-8
消费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基本变量。消费函数所反映出的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和重要方面,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主要的消费函数理论之后,建立了主要基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三个中国消费函数模型。对这三个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模型与现实情况之间、微观消费函数与宏观消费函数之间存在着矛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缺乏可作为建立消费函数模型的理论依据。笔者指出,要想建立中国的消费函数理论,必须着眼于分析其微观基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别是当前体制转轨时期消费者的特定消费行为。为此,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当前消费者行为的三个基本假设,试图为建立中国的消费函数理论奠定一个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消费函数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建立了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发现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各自的收入和消费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由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而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不足才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因此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政策着眼点应当放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其消费需求疲软主要是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造成的,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以刺激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消费潜力的质与量——基于人性需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足是主流经济学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一百多年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消费不足的困境,也是困扰我国经济的现实难题.西方经典"消费不足理论"虽然从宏观上论述了消费不足产生的原因,但忽视了最重要的需求主体一人,即微观个体,只有研究清楚了人性需要的内涵与本质,才能做到真正开发消费潜力.目前在国内经济学界,同样缺乏从微观层面人性需要对消费潜力的研究,大多数仅仅从宏观层面分析居民消费不足,进而探讨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很少从微观层面深刻认识植根于消费意愿的人性需要.这也正是作者转换视角一从人的微观生理和心理感官特性研究消费潜力的动因,试图从人性"需要什么"和"需要多少"来研究我国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3.
资产定价既是现代金融的核心,也是许多困惑之所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本文对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效用成本做了重新思考,引入"效用成本风险异质性"的概念,并将效用成本区分为"消费效用成本"和"风险效用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新形式,并对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基准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和经验分析两个维度对中国城乡居民分项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差异进行系统性研究,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来自稳定分项消费视角的决策参考.研究发现:农民分项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往往比城镇居民的更大,但医疗保健和居住除外;就城镇居民而言,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依次为最大和次大,为此稳定房价和医疗体制改革成为提升城镇居民福祉的关键;农民家庭设备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在城乡居民所有分项消费中最大,但剔除耐用品后明显降低,表明“家电下乡”之类的政策适合阶段性开展;农民文教娱乐消费波动的福利损失为农民分项消费中次大,凸显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居民消费波动的福利效应提供了依据,并为如何完善差异化的稳定性政策和提升公众福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底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旨在为农民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新农保对消费的作用,得出新农保对农民消费有正负两方面影响的结论,并且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对消费有不同的作用。新农保增强了农民的安全感,促进了部分农民的消费,但其社会保障作用有待加强。从长期来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增加农民消费会产生久远并且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城镇家庭消费模型大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视角展开,很好地说明了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效果,然而,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为了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城镇消费的综合影响,揭示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综合描述各类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琦 《财经科学》2014,(11):120-129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推动居民积极践行绿色消费,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消费行为领域学者们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试图探讨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内在动因,以及政府推行绿色政策措施(外在动机),为有效促进绿色消费提供新思略,推动绿色消费,培育绿色消费等新消费理念。最后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并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民消费问题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扩大农民消费计划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中国扩大农民消费问题的有益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目标锁定于此。拉动农民消费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对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然而,扩大农民消费有很多制约因素,如农民收入水平过低、农民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其中,农村消费环境是扩大农民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希望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启动农村市场,从而扩大农民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