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的汽车市场正面临低谷!我们曾经历了2009年~2011年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汽车总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那时自主品牌的市场增长率高于合资品牌。然而,经历了2012年市场不景气的因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现在不到30%。不管是轿车,还是MPV,整体市场份额下降,但SUV市场的增长率是一枝独秀,自主的份额高于合资品牌。这几年,业界一直在谈"自主",何谓自主?  相似文献   

2.
无庸置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也同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曾三分天下。仔细分析一下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三分天下主要靠的是1.6L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轿车,1.6L以上的汽车贡献率很低。  相似文献   

3.
《汽车观察》2016,(7):48-49
20世纪90年代,在合资和进口产品垄断了国内轿车市场的状态下,以吉利和奇瑞为首的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点燃了国内汽车企业的造车热情,不少自主品牌由此萌芽和诞生。华晨、比亚迪、长城、江淮等企业争相进入自主品牌领域,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等几大国有汽车集团也纷纷扛出自主大旗,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开始崭露头角。时间的卡尺蜿蜒前行,自主品牌汽车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与突破、一个个转折与惊喜。  相似文献   

4.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加速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发展吴法成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轿车最大的一块尚待开发的潜在市场,世界汽车跨国公司蜂拥而至,寻求合资合作办厂,我国不少企业为了引进外资,也纷纷要求兴办合资合作企业,形成了一股合资风潮。如何认识和评价利用...  相似文献   

5.
张静 《汽车观察》2014,(1):94-97
<正>微增长时代,汽车企业正寻求新兴的蓝海市场。尼尔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品牌形象与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意在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关于中国汽车消费者"看什么"和"买什么"的深入洞察。现如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面临着国内汽车市场增长整体放缓,以及来自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激烈竞争的双重考验。2013年9月5日,尼尔森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品牌形象与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意在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振兴出谋划策,帮助其与现有及潜在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为生产企业提供关于中国汽车消费者"看什么"和"买什么"的深入洞察。  相似文献   

6.
进入WTO以来,汽车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许多新品牌的进入使国内原有的汽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随着竞争的升级,各汽车企业开始进入新营销时代的比拚。已成气候、有规模的几家汽车大企业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里为中国这块大市场苦苦经营,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竞争的必经历程。叫板市场、谋略高低就像企业出牌一样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层面,除了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斗智斗勇,以营销抢占市场,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多,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汽车企业为销售而销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拚没了声誉,又耗尽了利润。时代呼唤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7.
继续向下     
毫无疑问,在中国汽车工业本轮调整之中,感受寒意最深的是自主品牌.但目前,除了向上的天花板已经差不多被封死之外,对自主品牌意欲赶尽杀绝的,却是合资自主品牌. 在宝骏630上市一周年后,上海通用五菱轿车品牌宝骏终于迎来了新成员.8月15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通用汽车旗下微型轿车品牌—一雪佛兰乐驰正式加入宝骏品牌阵营,更名为宝骏乐驰,成为宝骏品牌首款A00级车型.  相似文献   

8.
把根留住——中国汽车要有中国的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2月16日,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轿车下线后,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是一丝的惊喜。然而,欣喜之余更多的却是忧虑。回顾50年的轿车工业,20年的合资之路,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霸主”似地占据着国内市场,而真正属于我们的品牌──“红旗”却难以猎猎招层、“上海”轿早已难觅踪影,“中华”刚刚才上路。在WTO日渐逼进的今天,“要不要我们自己的品牌轿车”,“如何发展我国轿车工业”,再次成为国人争论的焦点。对此,有识之士疾声呼唤:中国汽车工业要壮大,必须走树立自己品牌的道路,否则,只能…  相似文献   

9.
贾玥 《汽车观察》2009,(6):90-91
4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摆出同合资品牌平分秋色的阵容,展示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和跨国汽车巨头分庭抗礼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汽车观察》2008,(4):80-84
由《汽车观察》杂志和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发起的"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汽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开了国内汽车评选的先河,经过2006年和2007年两届评选,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它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每一个进步,也向公众展示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最佳阵容。经过几年来在控术、品牌和市场方面的积累,自主品牌汽车已站稳脚跟,并且"墙里开花墙外香",出口连连报捷,但随着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在战略和市场策略上的调整,双方开始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在2007年的市场竞争中达到白热化,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一度开始下滑。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价格战不得不打,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品牌之争能否势均力敌,技术创新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这些都是自主品牌汽车在2008年需要突破的关键点。而这,也是我们的评选活动所邀请的所有顾问和评委所最关注的。在前两届评选的经验基础上,本次评选,我们的评选专家团队伍更显壮大。美中汽车交流协会的加入,让我们的专家团中,增加了一些海归。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必将使本次评选更显客观和公正,也更能全面的审视自主品牌一年来的发展历程。精彩已经揭幕,悬念还需等待。让我们共同期待专家团用他们严谨而睿智的眼光,为我们在2008年底揭开自主品牌发展最华丽的一幕。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内外市场上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成绩斐然。国内自主品牌真正的发端应该从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开始算起,此前只能算是技术引进,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都是人家给的。短短9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品牌演绎着“梦想照进现实”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发展,是一个重大的产业政策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有重大影响。《汽车与社会》杂志社、汽车与社会发展咨询公司组织国内汽车业界专家、其它行业专家,通过认真研究,建言如下。 入世后的中国汽车工业除了与国外合资之外,还有一条发展道路值得尝试.那就是抓住进入WTO后三至五年的时机,以国内潜力巨大的经济型汽车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中国国内资本,从自主品牌、自主技术标准、自主知识产权做起,通过与国外合作开发、生产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型汽车产品,首先形成中国的汽…  相似文献   

13.
公司     
《中国机电工业》2013,(1):18+20+22
上汽联手正大泰国设厂:一次"有话语权"的走出去近日,上汽集团宣布与泰国正大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泰国建立合资公司,以面向东盟市场生产和销售上汽集团自主品牌MG系列产品。根据规划,该项目初期总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上汽集团将通过上汽香港投资公司和上汽英国公司共持股51%、正大集团持股49%。上汽集团以技术许可和商标许可方式,授权泰国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上汽自主品牌MG系列轿车。泰国合资公司计划第一步于2014年开始陆续投放产品,逐步形成5万辆/年产销规模;  相似文献   

14.
进步与差距     
徐向阳 《汽车观察》2011,(1):129-129
自主品牌汽车有不错的静态性能指标,但动态性能指标却有较大的差距。 从第一届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开始,我就一直担任年度车型评选的评委,几年来,亲自试乘试驾了几十款自主品牌新车,亲自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仔细盘点,我们可以看到进步,同样可以看到与合资品牌汽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孙宗波 《汽车观察》2012,(5):108-109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逐步恢复到低速发展的水平。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更多层面直面竞争。自主品牌应正视当前发展的现状,并以现状为基点制定未来的品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富康轿车是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和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生产的品质超群的新型轿车。雪铁龙汽车公司历时5年,耗资58亿法郎(约10亿美元)开发生产了这款九十年代新产品。它充分体现了创新而又实用的设计思想,在欧洲市场投放以来一直是畅销车型之一,中法合资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在全面引进雪铁龙先进技术的同时,根据中国使用条件,对富康轿车做了几十项改进,使其更加适应中国使用环境。富康轿车在中国市场投放以来,至今为止,在中国保持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同步改进和生产,并以其款式新潮。性能卓越、安全舒适、经济实用和质量可靠而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与企业国际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与出路在国际汽车市场上,除了传统的货车,一直以来很少能看到中国制造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身影。中国制造的汽车几乎悉数销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国外生产基地也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口比重很高,根据CSM的数据,去年日本、韩国和德  相似文献   

18.
“从轿车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技术创新的基础来看,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汽车工业的基础。”在2006年4月26日举行的2006第四届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对国内轿车品牌充满了自信。尚勇还在发言中呼吁:“省部长应带头坐自主品牌轿车!”  相似文献   

19.
八面风     
上汽自主品牌引人关注多年来,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与通用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合作,用具有世界水平的组装线为中国市场制造汽车。现在,这家汽车制造巨头正准备利用从这些合作伙伴中获得的技术和经验生产自己的高端轿车。从合作伙伴转变为潜在的可怕对手,这显示出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合资的奉献     
, 《汽车观察》2013,(7):77-84
从1983年我国第一家中外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全世界主流的汽车企业和品牌基本上已全部进入中国,与中国的车企进行合资生产汽车。30年来,这些合资企业引入了世界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不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合资企业的中方通过对自主的反哺,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