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霞 《南方农村》2009,25(4):25-29
本文以我国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广东省吴川市林屋村为研究对象,对林屋村农民素质与农民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成功经验,同时对该村在培养新型农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要重视加强思想引导、消除小农意识,理顺农民科技教育和培训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农村大教育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以实现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沈阳农业大学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与沈阳市科技局联合实施"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研修工程",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力求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成都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重视和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培养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将不断满足成都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本文从剖析成都市新型农民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提出创前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创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由一般性农民培讲向农民产业人才开发转型、由政府主导型培训向农村自治组织、龙头企业主导型转变、扩展新型农民培养来源,创新"新农合"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新机制、整合各种资源,以发挥其整体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才能使其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熟市场、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农民素质现状及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主体作用离不开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化,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新型农民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主体,培养模式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根据新型农民的内涵、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比较优势劣势,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农业高校+农业科技园区"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选择培养对象,确定培养主体,明确培养目标和教育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本文以河北农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农民素质及农民教育的现状,通过河北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分析。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会三化”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体,以思想和法制教育载体建设为手段,以实现六大转变为目标的思想和民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进江苏省泰兴市高效农业园区,1.3万亩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际,如浩浩荡荡的江水,此起彼伏,绵延不绝。园区内,花卉苗木、草莓、银桑、银柿、甜玉米、冬枣等20多个高效农业基地一个挨着一个,每亩年收益超万元。  相似文献   

12.
13.
何柳 《农业经济》2022,(4):92-94
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眼下的农村不少村庄十室九空,未来“谁来种地”令人担忧,这种情况直接威胁着我国农业产业安全,进而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为此,着力提高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切实让种地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着力打造一支文化素养高,生产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队伍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农民教育关乎农村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农民教育模式是解决农民教育的方法论。借鉴国外农民教育模式,指导我国的农民教育工作。综合西欧、北美、东亚的模式,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同状况,制定适合我国的农民教育工作措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湖北省CW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榕 《农村经济》2008,(1):118-122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培育新型农民,就得建立起新型农民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党和政府的文件及相关资料,构建了新型农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运用该体系对湖北省CW村的农民素质进行评估和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快新型农民培训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力军.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农民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但是他们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这直接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新农村的构建。农民诚信意识的缺失,根源在于低信任度的传统文化、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和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农民诚信意识培养的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的诚信建设、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树立榜样、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以来,延安根据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围绕延安特色产业(林果业、畜牧业、棚栽业)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模式,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批适合农村本土需要的新型农民,使农村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正处在快速的调整时期,嬗变中的农村经济需要新型农民。研究表明:新型农民与劳动、技术、资本和制度等经济要素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具有层次非统一性,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新型农民的素质决定着其他经济要素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效率。同时,新型农民与其他经济要素有着强烈地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重点是教育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快慢。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