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方式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表明,碳排放权的特殊性体现在政府创设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类货币属性等方面,且各属性之间存在动态演进关系,彼此又相互影响、渗透甚至重叠.这些特殊属性及动态演进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对应了国内区域碳市场、全国性碳市场和全球统一碳市场的发展过程,各国政府应结合现有碳市场的发展阶段来进行综合把握和掌控.我国碳市场目前正由国内区域碳市场向全国性碳市场发展,政府创设属性和商品属性已充分体现,未来的碳市场建设应重点关注并逐步完善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和类货币属性.  相似文献   

2.
世界总碳排放量的削减成为当下全球发展问题的讨论重点。因此,各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受到人们的瞩目。维持碳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营,碳核查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在我国建设统一碳市场的当下,如何在碳排放配额初始免费分配中保证企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真实可靠,成为碳交易体系面临的难题。文章借助斯塔克伯格模型,用博弈论分析了碳配额分配的制度设计对碳核查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从而在一开始就督促企业的碳核查工作合规,有力支持2017年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数据流具有突发、潜在无限等特性。如能根据单位时间内流入、流出内存数据量以及内存最大容量提前预测流数据是否过载,从而决定如何执行缓冲队列管理,以便保证内存始终不会溢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时间序列所具有的分形行为进行研究,能够预测时间序列的特征和规律,定性判断数据流流速变化趋势。控制内存缓冲队列长度的算法:定长Δ算法和自适应算法。经实验测试和分析得知,具有可以准确地预测数据流流速变化趋势和可以有效地进行缓冲队列管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为占据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定价权成了各国之间争夺的焦点。文章基于碳排放权及其交易市场的特征,从金融市场视角分析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一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减排目标、减排技术、管理成本以及市场风险等;二级市场中,主要表现为能源价格、预测价格水平等。并从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价值估值方法、碳交易风险管理体系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建议,籍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定价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债券的价格遵循价值规律.由于多种基本因素的共同影响,形成债券价格与债券到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定理.投资者把握不同的债券价格理论,可进行适时而有效的债券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两个学派入手分析了资源产权与资源价格的关系,以此为基础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应该如何重构我国资源产权和确立资源价格。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国际组织试图通过建立具有约束性的机制来遏制碳排放行为。很多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的低碳减排。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不仅作出了承诺,而且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以确保完成碳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债券价格波动很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缺乏,大量持有国债,国债价格下跌加剧了银行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可转债担保风险和相互持有次级债的道德风险,实证检验发现债券利息收入现金对上市商业银行每股收益的弹性比较显著.实现债市的“全流通”,可使商业银行充分通过债券交易来调整资金头寸,规避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9.
确定一个有效的碳价格,既能激励企业以及家庭的行为,又能鼓励研究和发展低碳技术。碳价格必须上升到能将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成本传递到数以亿计的公司和个人的日常决策中去。把碳价格纳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方式及相应制度安排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有两个途径: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本文从碳排放强度的视角,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测算了1996 ~2011年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在各个产业部门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碳排放强度降低贡献最大的部门是工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因此,将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价格听证中的公民参与权的实现程度如何,关系到价格听证制度目的能否实现,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权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是现代行政法治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环境和就业双重压力,有必要深入研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减少了工业碳的排放量,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是碳排放权交易正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排污权交易可以实现环境和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实施和推广,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执行实现“改善环境”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