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新生代员工已经步入职场,并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新生代员工对工作的认识也具有时代性的特殊理解和看法,加强对新生代员工管理的研究,推进新生代员工快速成长,推动企业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生代员工普遍特质为切入点,将新生代员工在职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刻剖析,结合实际管理,深入讨论如何有效管理好这支职场生力军,在人才争夺赛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葛元月 《价值工程》2014,(24):194-195
新生代员工泛指80-90后员工群体。智联招聘的职场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80后出生的职场人已经担任主管以上管理岗位,新生代员工渐成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稳定了这个群体,就是稳定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在系统分析新生代员工职场特质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目前幸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新生代员工幸福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挺才  肖璐 《民营科技》2011,(10):187-187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80后、90后的新生代员工在企业中的比例日趋增长,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很多企业中的中坚力量。不管新生代员工存在多少问题,他们开始成为职场基层员工的生力军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更好的引进和培养新生代员工,取长补短,降低流失率,使其在组织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这里在阐述新生代员工的特点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探讨了新生代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90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和培养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关注的问题,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90后"新生代员工的个人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我国民营制造型企业在"90后"新生代员工管理和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从人才招募与甄选、培训与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对我国民营制造企业管理和培养"90后"新生代员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以"8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员工逐步成为知识型员工的核心力量,他们追求个性与自我发展,传统的外部控制式管理与新生代员工的性格、时代特征产生了冲突,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企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适应了新时期的管理需求,其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充分调动新生代员工内在潜力。文章从分析新生代员工自身特征入手,就如何对新生代员工进行目标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向阳  吴超 《价值工程》2013,32(5):149-151
80后员工即将构成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与此同时,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已引起了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工作意义这个新生代们易产生离职倾向的代表性问题,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工作意思转换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就如何使得新生代员工体验工作意义激发工作动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90后”成为就业主力军,新生代员工进入职场,作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其稳定性和流失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行业高速发展,其岗位流动性大、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较差等问题更加突出,与新生代员工的鲜明个性形成冲击,导致人才流失大、企业人才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首先介绍新生代员工流失现状及对企业的影响,其次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失的原因(分为个人原因、组织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探讨针对新生代员工流失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东、湖南、湖北9家企业的711名新生代员工为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 ,调查分析企业民主参与现状及其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比较新生代员工与传统员工在企业民主参与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企业民主参与对员工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传统员工相比,新生代员工的民主参与度显著较高,但参与水平普遍停留在较低层次上,新生代员工的企业民主参与及其各个维度对员工满意度均呈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应重视民主管理,从民意表达、参与监督、参与管理和参与决策上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生代员工企业民主参与的渠道,以提升新生代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研究——以YL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80、90"后陆续进入职场,新生代员工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力军。本文基于YL公司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及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建立以多元化激励为基础的纵向与横向发展相结合的新生代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使企业在帮助新生代员工职业发展的同时,提高生产与经营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亓甜甜 《价值工程》2020,39(2):122-124
如今,新生代员工在全球企业员工总数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对企业发展的推力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企业的传统管理对新生代员工的吸引力不足。对此,许多企业变革了管理制度,将游戏化思维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成就了许多成功案例。以罗辑思维公司为例,经研究,该公司将游戏化思维贯穿于公司绩效管理中的目标设计、过程指导、考核反馈、激励发展四个阶段,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内在动机,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研究罗辑思维公司绩效管理游戏化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一系列有关企业如何应用游戏化思维至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企业通过优化管理制度来增强自身对新生代员工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生代员工逐步进入职场,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问题层出不穷,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例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就向中国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过分严格的高压管理会使得一些新生代员工不堪重负,并最终酿成悲剧。这些员工有许多共同点,均为"80"、"90"后,上岗时间大多数在半年内,自杀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12.
张岩 《中外企业家》2016,(6):152-153
本文主要分析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管理策略,对企业中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杨涛 《秘书》2011,(6):42-43
当前"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正日渐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很多企业中居高不下的离职率,说明以往的管理手段和激励措施对于这一代员工效果有限,传统的管理方式在新生代员工中遭遇尴尬。由于历史的原因,"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被烙上了独特的印记,管理者不能忽视这些特性,因为了解他们、管好用好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4,(11):62-66
为探索如何有效激励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本研究通过深入访谈,提炼出16个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同时,基于江苏、安徽和新疆等地区企业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起相对主导作用的激励因素依次为:个人成长与发展、薪酬福利、工作挑战性、公司前景、领导素质等。最后,依据上述分析析,从提从提供职业生涯管理、构建激励性薪酬福利体系和关注多元化激励"菜单"三方面提出激励对策,为现代企业管理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员工具有不同于老一代的家庭结构、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征,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应。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员工的特点,研究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于才婷 《中外企业家》2015,(10Z):147-148
本文介绍了新生代员工的定义以及特质,并分析了目前企业对新生代员工的管理现状,最后为企业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使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降低管理风险与管理成本,切实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本文将以新生代员工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国员工的代际划分谈起,通过剖析新生代员工群体的基本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方法改进,力图在企业吸引和留住新生代员工方面给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2):58-61
运用静态均衡博弈理论对新生代员工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员工流动进行博弈分析,探析新生代员工的离职行为对人才流出的企业以及人才流入的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的离职行为对流入的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于人才流失的企业来说,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人才流出的企业的经济损失,企业应当健全新生代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转变企业管理方式,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健全离职员工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则是衡量员工工作表现和激发员工动力的重要手段。随着95后、00后新生代员工步入职场,职场上呈现60后、70后、80后与新生代员工齐聚的职场生态,因此,规范化、系统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企业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并制定实施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方式,对于企业实现长期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移,80、90后已逐渐开始成为现如今社会职业发展大潮中的中流砥柱,面对新生代员工许多管理策略都需进行调整,而家长式领导作为一种比较先进并且符合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和用处,但一定要结合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征,注意运用适当方式和方法把握好管理的尺度和力度,才能尽可能把家长领导的管理作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