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货膨胀和紧缩下货币需求函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价格粘性较弱,反周期的货币需求冲击能够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价格粘性较强,顺周期的货币需求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降低。因此,货币需求函数的性质将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我们使用协整关系模型估计了我国经济三个特殊发展阶段中的货币需求函数,发现在不同的价格变化区域内货币需求函数体现出比较显著的变化,这说明货币政策对于价格水平的变化产生了比较灵敏的反应,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仍然是保持价格稳定,刺激有效内需还应依靠积极财政政策等实际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张曙光 《财经研究》2002,28(1):23-31
在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宏观经济理论的讨论和分析是一个相当活跃而又成果甚丰的领域。它不仅随着中国经济的波动起伏而展开和深入,而且伴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而发生理论范式的转换。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宏观经济理论中宏观总量态势和周期特征、通货膨胀与紧缩、金融风险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讨论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对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博弈论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用于减轻宏观经济运行波动的主要政策手段。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明晰的产权。其他条件不变,(金融)市场体系越健全,产权关系越明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为缓解压力,我们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实施进一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时在培育内需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8.
《经济视角》2002,(6):48-48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三种抉择: 第一种抉择,继续执行现行扩张性政策,目标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遏制GDP增幅下降。为此,必须加大扩张的力度和强度,按照所谓国际公认警戒线的标准(当年赤字占GDP3%;国债余额占GDP60%),以更大的规模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一抉择,也许能保住GDP的增幅不至于掉下来,但扩张性政策强化、长期化所带来的政策负面效应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财政和金融风险必然会进  相似文献   

9.
10.
王杨堃  叶蜀君 《技术经济》2003,22(11):57-59
中国已经进入了开放经济的时代 ,尤其是随着加入WTO的日益深入 ,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已成为衡量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国实力的一个主要标志 ,因而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是一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之一。自十六大以来 ,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方面提出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其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来看 ,我们有必要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进一步研究。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分析在开放性经济条件下分析国内外经济均衡时 ,我们一般以“IS -LM”模型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作为一 货币流通现象,物价的持续下跌是其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近期治理能货紧缩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政策效应的进上步发挥,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出现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估计形势,有选择地采取措施,作为进上步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price of a commodity depends on both the value of the commodity and that of the currency. The change in either value will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price of the commodity. Only the price rising caused by the decreasing of the currency value can be called inflation, and the price rising led by the increasing of the value of the merchandise can not be called inflation. Therefore, it is not proper, as defined by the modem economics, to think that any price increasing should be in general called inflation.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效果测定历来是国家政策制定与改革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约束的VAR模型提出了具有微观基础的财政政策时变乘数指标,并分解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和政府融资的时变冲击乘数、时变累积乘数以及时变现值乘数。同时,结合中国实际,通过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乘数呈减弱趋势,政府消费乘数亦呈小幅下降态势。政府税收乘数显著为负且相对较为稳定,但债务发行乘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于2006年起由正转负。基于模型校准和经验分析可知,目前政策当局依然可通过增加消费性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需要管控政府投资规模,因为随政府投资产出弹性下降和规模扩大,政府投资乘数急速下滑势必削弱财政政策效果。同时,由于中国税收并未引发大规模挤占效应,因此目前税收格局相对合理。此外,鉴于当前债务发行存在负经济增长效应,表明政策当局仍需重点盯住和管控债务规模。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主体流动性约束强弱和结构性参数走向,本文提出了增强财政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罗兵 《当代财经》2003,(4):50-53
通货紧缩出现的通常原因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储蓄无法全部转化为总投资,货币供应增长放慢,商品市场价格下跌;另外,金融市场自身也有问题,无法把社会储蓄顺利地转化为投资;再有就是资产的流动性下降。治理我国目前出现的通货紧缩必须多管齐下。首先,政府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次,政府应加速发展金融经济,即针对中长期信贷的流动性问题,加快引入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加快货币的流转速度、发展衍生产品交易、启动人民币的自由竞换进程、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等,使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迈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应用ESTAR模型对我国通胀的非线性调节和通胀与通缩的非线性转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非线性调节,通胀与通缩的转换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指数转换的特征,这种转换发生在滞后二期,转换的速度显著;我国通胀具有整体稳定性和局部非稳定性,由于我国通胀与通缩的临界水平c为3.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通胀在3%左右的水平上处于非稳定运行状态;进一步,本文所估计的指数转换函数和c,基本准确地揭示了我国通胀的动态随机周期行为特征。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总体有效性和相机适宜性。  相似文献   

16.
温和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轮温和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M0、M1、M2以及贷款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既需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7.
管怀鎏 《经济经纬》2007,100(6):19-22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供给方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将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一种特殊的"放大"效应,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此须予以充分关注,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人们将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持续下跌并存的特殊经济现象称为经济缩长。文章利用AD-AS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机理,指出这是由于AD、AS曲线均快速向右移动,但AS移动更快造成的,并通过实证数据证实我国1997年~2002年的经济缩长正是这样发生的。文章还指出经济缩长的危害并不在于物价下跌本身,而在于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治理和防范经济缩长需要同时增加总需求和总供给。  相似文献   

19.
The climate change issue imposes us not only to change the way we produce and convert energy but also to modify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s. A substantial body of literature has shown that our behavior is often guided by habits. The existence of habits - not fully conscious forms of behavior - is important as it contradicts rational choice theory. Their presence thus calls for the setting of new instruments as it is difficult to expect consumers to be capable of exercising control over their consumption of energy in reaction to given incentives. This is further increased in our perspective where the current carbon-based Socio-Technical System constrains and shapes consumers' choices through structural, cultural,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forces. Habits being potentially "counterintentional," can be considered as a form of behavioral lock-in that may explain continued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Policies should thus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performance context of hab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