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接一个,中国的领先企业都开始到国外收购企业;很巧合,大家买的全是外国人自己玩不转了的亏损企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竟然就这样从扭亏开始!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是:中国的企业家,怎么样才能扭亏外国企业?  相似文献   

2.
刘涛  平泽 《中国企业家》2006,(21):36-53
2006年7月-8月发生在韩国平泽的双龙罢工事件,让上汽集团——这家在中国业务正如日中天的汽车公司陷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之中。这场危机最核心的关节点在于,双龙工会怀疑上汽只是把双龙作为一个技术输出的平台,而且这个双龙的大股东没有也不准备履行在收购之初承诺的不裁员、继续投资等条款。上汽集团与之前在韩国开展收购的京东方集团等中国企业一并成为韩国舆论质疑的对象,而最近海尔集团在收购韩国大宇电子公司的优先谈判竞争中落选,也源于韩国日益高涨的“反对技术外泄”的声浪。韩国国会甚至因此通过了《防止产业技术外流及保护产业技术法》。这对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立志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上汽是中国汽车企业中,乃至整个中国本土公司中,最有资本和实力进行国际化业务尝试和拓展的企业之一。韩国双龙正是上汽选择国际化战略的一个起点,现在,双龙遭遇的危机为这家在国际化道路上高歌猛进的中国公司蒙上了一丝阴影。中国企业如何在收购国避免被扣上“技术窃取者”和“资源掠夺者”的怀疑帽子?上汽的跨国整合能力、执行力与成熟度能不能足以支撑其国际化战略构想?上汽有没有能力同时消化、运作罗孚双龙两个国际品牌?收购双龙是上汽国际化路径谋定而后动的产物吗?为了寻求答案,本刊派出记者前赴韩国首尔、平泽、中国上海,历时两个月,对曾经或者正在、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上汽双龙并购案的20多位中韩人士及两国多位研究企业战略、劳资关系的专家进行了翔实专访。我们力求在还原这场被中韩两国高度关注的跨国收购案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的同时,能进一步探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折射出的多个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23):76-77
“国际化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要通过国际化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一年以前人们评价杨元庆时,还出于对其并购勇气的佩服而给他加分,那么一年后的今天,他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为自己说话了。现在的情况怎样?当初曾经被并列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走出去”的三个典范(TCL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联想收购IBM PC),现在只剩联想一家还在全力坚持,另外两家(TCL和明基)都先后宣布失败或部分失败。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12,(5):42-44
国际化,令多少优秀的中国企业折戟沙场。而今在国内市场取得第一的三一,如何唱就这首国际歌?2012年4月初,在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两个月之后,位于长沙的三一总部仍沉浸在喜悦之中。被长沙人艳羡的三一员工,因这笔海外收购而在亲友面前更有面子。"三一成了国际化大公司",这比"在外企工作更光彩,我  相似文献   

5.
编辑指引不久之前,竞购美泰克落败的海尔曾表示:“海尔矢志不渝的目标是创世界名牌,为实现这一目标,海尔必须在世界各地创造当地消费者满意度的最大化。海尔此次针对美泰克收购事件的关注和最终决定,都是基于这一原则作出的积极探索与研究。”海尔的目标是共同的——中国企业再也不能满足产品的国际化,而要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实现从世界生产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转移。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已尝试了多种模式,但似乎并未找到一条成功的路径。买一个国际品牌?似乎  相似文献   

6.
胡祥宝 《英才》2009,(7):50-51
TCL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中国企业在跨国收购中遇到的问题。李东生力挺国际化的同时,从2009年春天开始,中国企业家纷纷进入海外市场,跨国大收购滚滚向前。在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姜汝祥看来,“TCL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笔财富。”TCL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宇 《企业文化》2005,(8):17-19
2001年底,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困境》的文章,对热炒的“走出去”热潮泼了“第一盆冷水”。几年过去了,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还颇有些标志性动作,比如TCL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似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春天到了。但笔者端出的还  相似文献   

8.
最近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华为获得欧洲WCDMA大单,加上此前TCL收购汤姆逊,好像告诉全世界,中国企业已经拥有一批国际化的企业领袖。在人们一片赞美声中,我们仿佛忘记不久前我们曾经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能力的一系列疑问。其实国际化之路依然是中国许多企业未来的重要挑战,这包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国际化意愿和"家族式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收购中呈现"机会主义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林燕玲 《人力资源》2006,(22):11-15
2006年9月11日,《财经时报》刊登了一篇《中资海外收购遭遇国际化“陷阱”》的文章,文中提到,近年来中资公司在“走出去”的口号下展开了针对西方名牌企业的收购,但由于中资企业在法律体制、文化理念等层面与国际化企业有着诸多差异,导致这些收购大多刹羽而归,TCL便是其中的代表。在谈及工会时,文章强调“中方领导层低估了工会的力量”,比如TCL的主管就曾公开抱怨说,在欧洲让工人加班加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RSM Hemmelrath中国区负责人Stucken博士对此也表示,TCL购买德国企业时就低估了德国工会的作用,他们把不称职的德国工人辞掉。但事实证明,这么做行不通,因为在德国,工会的规则比中国要严很多,远不是中国人概念中的“工会”。那么,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会到底是怎样的呢?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将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避开国际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1.
《东方企业家》2008,(12):18-18
世界金融危机的浪潮下,人人自危,却潜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会。对于偏爱通过收购来实现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那些价值被低估的优质资产是最好的目标。当然,先不说如何“火眼金晴”般发现优质资产;而中国企业的政府背景可能导致的被收购国的反感,需要更加娴熟的技巧来处理。  相似文献   

12.
芮祥麟 《东方企业家》2004,(11):124-125
10月26日,北京。SAP中国研究院院长芮祥麟.在“东方企业家论坛”系列演讲的讲台上,与中美国际管理学院的MBA学员们分享了SAP中国本土化的成功经验。此外,他也以一个师长的身份,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国际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关注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进展的同时,业界也在竞相讨论如何建立一个严密的食品工业安全管理体系,让悲剧不再重演.即使今天把"三聚氰胺"加入原料奶收购的检测标准中,明年是否还会出现"四聚氰胺"?乳品加工企业面对分散在各地的千千万万个奶站,如何保证每时每刻收购的原料奶都是安全卫生的?怎样才能建立一条安全的"无毒奶路"?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底。中国第一代成功企业的榜样TCL出手不凡.收购法国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率先吹响了波澜壮阔的“全球规模”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号角:2004年底。中国新一代优秀企业的楷模联想又挺身而出。一举吞并了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进一步掀起了意气风发的中国企业“全球规模”国际化高潮。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由于对国外投资市场和环境的不了解、法律法规的不熟悉,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承担商业风险,还要面临和承担政治风险。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遭到美国众议院的反对、海尔集团宣布放弃收购其美国同业美泰、  相似文献   

16.
段喜茹 《经营者》2013,(4):177-182
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的本土化成功路径与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求生存之道,我们如何从中融会贯通?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强大,本土零部件产业的强大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跨国零部件企业正在试图通过人才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和制造本土化等各种本土化来进一步夯实他们在中国的竞争基础。与之相反,零部件行业本土企业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对于他们而言,如何通过与跨国零部件公司合作,如何通过海外收购等各种国际化手段来提升自己,是更为迫在眉睫的事情。2013第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零部件分论坛,4位来自跨国零部件公司的在华高管——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州煤业),是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同时在境内外发行股票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在海外全资收购并经营煤矿的中国企业。兖州煤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弘扬优秀质量文化、培育卓越质量理念作为培育品牌、构筑优势的有效载体,初步锻造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兖矿煤”产品品牌和“兖州煤业”企业品牌,搭建起了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动向买断Kappa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品牌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曾经被人们形容为渠道商反向收购品牌的冒险一跃。但是,反向收购之后如何进行品牌运作呢?在中国运动鞋服品牌里,有一个异军突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张大丰 《英才》2005,(8):22-22
在这样一场国际化的大戏中,有哪些看点呢? 中国公司要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大打出手”了。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至少看上去总比中航油的丑闻要光彩得多。那么,在这样一场国际化的大戏中,有哪些看点呢?大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大手笔”。这次收购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林岳 《企业文化》2009,(7):46-47
要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业务的尝试。海外并购,道路虽荆棘,但意义深远,这是我们走向市场国际化、管理系统化的一个很好通道,不过像腾中收购悍马这样不靠谱的事情,还是少一些为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