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造农民增收的政治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来春 《农村经济》2004,(12):71-73
农民增收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因素不仅是农民增收难的重要原因,而且在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靠经济手段,还必须要有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智力支持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政治参与的广泛化是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规模、渠道、方式不断扩展和参与的理性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政治参与主体逐步扩大化,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化,农民政治参与形式更加复杂化,农民政治参与逐渐自主化,农民政治参与广泛化的轨迹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 ,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农民参与政治既有经济动因也有非经济动因 ;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 ;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农民自组织性、利用大众传媒扩大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李晓玲 《农业经济》2006,(12):30-31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虽然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异常复杂,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是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农民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人心稳定状况及决定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迁的农村政权、政策、政局状况,都直接影响着政治稳定。稳定了农民,就稳定了农村,就为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农村不稳定,出乱子,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大部分不稳定,稳定的中国就是一句空话。评价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政治稳定,必须充分估价农民在…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开始介入政治领域,随着经济功能的壮大,其政治要求会越来越强烈,本文在分析日本、美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政治参与状况的的基础上,对专业合作组织政治参与的功能、特点、前提、途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乡村政治参与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并以其组织的感召力、产品和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吸引力,汇集和带动了大批农户,积聚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并成为乡村治理新兴的主体.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凭借其经济影响力,渗入到乡村政治生活中,在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同时,也改变着乡村政治资源分配格局和运行方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7.
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是衡量新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志,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及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要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明  李小云 《农村经济》2020,(10):29-37
基于贫困地区3070份农民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精准扶贫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精准扶贫中农民的政治参与依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参与水平要高于女性。但性别比较结果显示,精准扶贫对农村不同性别群体的政治参与具有差异化的影响作用。家庭是贫困户显著提升了女性参与村庄选举投票的概率,对男性群体则无显著影响。此外,贫困户对女性参与贫困识别过程的影响系数比男性高0.336,低保户因素对女性参与贫困识别过程的影响系数也比男性高0.325。相比非贫困户而言,贫困家庭的女性群体具有更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这表明,女性缺位是农村政治生态的传统延续,但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农村女性群体的政治觉醒。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破解农民无序政治参与这一难题。非正式制度依然是农民政治参与极具解释力的框架,与农民无序政治参与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从非正式制度方面促进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实现人际网络系统的转换与升级,信仰信念系统的变革与创新,规则规范系统的利用与改造。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农业农村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本文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薄弱环节及加强完善的措施,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农村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诱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大为提高 ,农民通过投票、选举、申诉、检举等方式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力 ,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中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一面 ,那就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的出现 ,如行贿、越级上访、暴力对抗、冲击基层政府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 ,而进行的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  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不仅会影响我国基层政权职能的正常有效的发挥 ,而且会影…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无论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还是文化等方面农民的利益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到各种损害,以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首要任务。松原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2%。如何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当务之急。一、农民收入的现状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广大农民收入总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  相似文献   

14.
为民主寻根--乡村政治及其研究路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勇 《中国农村观察》2001,(5):75-77,79
在漫长的历史上,政治是安邦治国之道,是发生于高城王宫之事,小小的桩庄是无所谓政治原,当然不会纳入知识者的视野。然而,任何经国大事都要延伸于一个个小村庄并接受其反应。只有当一个个小村庄也能够参与政治,国家的大政才有真正广泛而牢固的基础。《岳村政治》以一个小村庄为载体分析经国大事在村庄的反应与运作,这本中许就是历史进步的一个折射。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农民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伴随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农民刑事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农民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例如某县在判处死刑的刑事犯罪分子中,农民所占的比例达87.9%。农民犯罪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显著标志。目前对农民政治参与的研究,都是基于个案观察或者政策文本所进行的定性分析为主,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较少。本文通过以农民个人为分析单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实证角度研究转型时期农民的政治参与,概括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广东省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广东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分散化和非组织化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广东省经济外向度日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之一,是2004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传递了一个重要政策信号,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并将它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相似文献   

19.
汤琼 《南方农村》2005,(4):15-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非农就业增长很快,但近几年来,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先进技术推广、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农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增长速度放慢,前景不容乐观,必须高度重视,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放在全局高度来考虑,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与农民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变农村的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真正的源头活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广校深入全区各乡镇,对农民的培训覆盖面、培训形式、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笔者针对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