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雪莲  覃晓春 《商》2013,(14):169-169
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发展,在解决三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作用逐步增强,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从银行角度来讲,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有利于间接实现业务空间的扩大,并实现存款、账户数量的拓展,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营销力度。本文在简要分析四川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的必要性,并对银行针对小额贷款公司授信业务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昕怡 《商业科技》2014,(21):155-157
小额贷款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它的经营宗旨是反贫困、促发展,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欢迎。中国的金融改革一直是围绕商业银行体系为中心的信贷机构体系的改革,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更是新型金融组织的代表之一,必会给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积极影响。本文从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经济的推动,同时指出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负效应,并提供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发展、发挥其潜能的机会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萧雨 《商》2012,(1):28-28
进军金融行业,升级多元化战略,泸州老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双轮驱动"的模式正走得越来越稳固。从收购华西证券股权到如今,由泸州老窖集团直接间接控股、参股的金融企业,已经囊括了银行、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行业主要门类——华西证券、泸州市商业银行、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资产逐步壮大增值的同时,也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金融版图正成为泸州老窖越  相似文献   

4.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民间小额贷款试点开始,小额贷款公司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由于不得吸收存款等限制,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发展。为此相关业务、经营方式等各方面的金融创新应运而生,信贷资产转让也是其中之一。从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出发,对其发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动因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究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模式选择以及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额贷款公司问题及未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宏  吴敬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82-183
小额贷款公司是经营货币资金的公司,对我国的金融系统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现有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今后如何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朱冰心  时坤 《江苏商论》2014,(11):59-61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金融组织,在服务"三农"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实践来看,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经营规模偏小,贷款利率受到管制,融资渠道及比例受限等因素,其发展走向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晨 《商业观察》2023,(5):64-66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特殊类型的金融机构,曾是政策性债转股时期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完成政策性任务向市场化业务转型过程中,受后续银行AIC加入导致竞争激烈、转股标的受二级市场波动等因素综合影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拓展效果未达预期。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能充分总结并利用前期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积累的经验,把握好未来市场化债转股的业务机遇,将为其服务实体经济、深入履行救助性金融职能带来新的增长点。基于此,结合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开展5年来的情况,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开展现状及竞争优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类业务未来发展方向及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29)
<正>小额贷款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在世界各国几十年的发展,小额贷款已经在金融发展和扶贫开发方面获得了广泛成功。小额贷款公司向农业、畜牧业、中小型等领域提供贷款。伴随着改革开发的进程加快,小额贷款业务在我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广泛,由于额度小、灵活、便捷、分散等优势,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等领域,在城市中小企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在客户信用风险方面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外贸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其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这种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对现有的供应链金融起到拓展及补充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外贸企业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和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控制的分析,指出小额贷款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同时增强自身与上下游客户间更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供应链组织管理者的角色也将日益突显,真正意义上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0.
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不同于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是国家属性,而是以民营、私有制为主的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公司,对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和三农资金提供了服务。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更是发挥资金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在本文中,笔者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打开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加强小额贷款发放的管理、增加业务创新,突出竞争优势,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定位不够准确,业务范围变化较大,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伴随着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业银行业务萎缩,坏账增加,亏损严重的问题已日益突出。针对中国农业银行面临的困境,应借鉴国外政策性农业银行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专门法律,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永久性金融机构地位,同时,农业银行应大力拓展业务范围,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山 《北方经贸》2005,(8):92-94
近年来,为提升金融业的实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应对未来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中国政府加大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但是,单纯地对金融企业进行改革,不涉及到其生存环境的改善,效果难以显现。文章借用生物学的生态环境概念,分析了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强调在加强金融企业自身建设的同时,不应忽视外部生态环境的建设,并给出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38家总部设在浙江赴异地投资的中小企业为实证对象,通过多变量变异数分析、以及GLM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进入模式、区域产业环境以及经营特性对浙商在国内异地市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进入异地市场时,在综合绩效上以多数股权表现最好、独资次之、等额股权第三、少数股权最差;区域产业环境对异地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性影响。在具有供应链优势、成本优势或营销密集度优势的产业环境中,企业容易获得更佳的绩效表现,而在高研发密集度的区域,则呈现无差异表现;企业经营特性对其异地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性影响。具有良好控制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企业容易获得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经过五年多实践,最初预定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该项改革可以总结的经验有很多,经过实地调研,文章从小微金融角度对温州金改进行了总结。调查发现,温州金改在解决“两多两难”、构建地方金融“四大体系”、规范民间金融、创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构建小微金融背景下的信用环境、形成反映民间(小微)金融综合利率水平的“温州指数”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探索,一些做法已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进行了推广。文章认为,温州金融改革为探索小微金融的中国方案提供了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15.
《Business History》2012,54(3):27-47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facing small firms in Sweden, 1960–95. The Swedish approach to small firms makes no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s of non-market and market organisations or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lenders. Their typical financial contracts are essentially similar: open-ended and based on commercial considerations. The long-standing commitment which is observed from both types of creditors implies a continuous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carried in the form of regional business networks. The two types of organisations share risks in the financing of new projects, and the role of bank credit as a signal when applying for public credit reinforces the perception of a business network in which private and public organisations collaborate. This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analysing venture capitalists as an entity rather than as isolated actors. A triad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s, public and private lenders distinguishes the Swedish case. The mixture of state-based and market-based finance has a long tradition related to the Swedish model of a mixed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based banks use a technology-intensive production process that may benefit from scale effects as they grow larger. This article analyzes whether the predominant Internet-primary bank in the USA generates technology-based economies of scale in the period 2002–2010. There is evidence of both favorable and adverse technology-based scale effects. As the leading Internet-primary bank gets larger,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gap with traditional banks shrinks while some of its critic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wear dow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unless the prevailing Internet-primary bank preserves the distinctiv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based business model as it improves financial performance, it might end up converging with its branching competitors.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在商业银行、央行间接调控机制、金融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提出的建议为:分类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法国是世界上邮政银行业务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作为我国金融体制和邮政体制改革的产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独立的商业银行的姿态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应借鉴法国邮政银行的成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业务发展和创新,真正成为全能的现代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FC) and its impact on Australian banking risk. An augmented market model is developed to identify changes in listed Australian bank systematic risk in relation to three key events: the GFC's start in August 2007, the market downturn in Australian and global share markets in January 2008, and the announcement of Australia's Deposit and Wholesale Funding Guarantee (DWFG) scheme on 12 October 2008. The study also examines changes in bank systemic risk during these event periods. The Australian market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WFG in that it lacked any ex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prior to the crisis. Initially, the crisis period had little impact on bank systematic risk while bank systemic risk in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share market downturn caused a marked increase in both systematic and systemic risks for Australia's major internationally connected banks followed by a reduction in both systematic and systemic risk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uarantee scheme for all Australian banks.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电子化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浩 《商业研究》2005,(16):169-172
我国金融电子化在经历了后台电子化、前台电子化之后,目前已进入了以网络开发为标志的技术集成化应用阶段。随着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等电子应用系统的建立,金融业的面貌为之一新。但是,人们在享受了金融电子化带来的金融效率的同时,又面临了一个全新的金融监管课题,即如何处理新的金融活动方式与陈旧的金融监管模式的摩擦与冲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促使中央银行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