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懿  闫明 《市场研究》2006,(11):29-31
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伴随着经济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市场就已经开始启动,但真正的发展要到中国住房体制改革的纲领性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出台。进入新世纪以来,房地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但投资增长过快、房价飙升、空置房增加等问题,引起了各方人世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康状况的讨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并要综合运用财税、货币、土地等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因此,研究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其影响因素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
2007住宅投资将会继续保持20%以上的过快增长,房价将继续保持过快增长,普通居民对住宅需求的增长将会进一步放慢,住宅房地产实际涨幅大于全国平均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形势,从2003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当前中国经济的短期问题,有四个方面:第一,投资增长过快,第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第三,外汇顺差和外汇储备,第四,房价上涨过快.……  相似文献   

4.
《青海财政》2003,(6):49-49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11月2日在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总会计师第二次高级论坛”上发表专题演讲时指出,由于经济发展过快,货币信贷发展过快。中国经济结构目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二是消费和投资比例不太合理,三是部分地区房地产增长较快、开发园区过多,保护耕地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最严峻的问题,四是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反复偏快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地方政府争相推动新一轮“造城运动”造成的。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重点运用利率政策,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把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择机加快推进财税体制及资源要素价格等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商业研究》2006,(24):104-104
本刊从中国商业联合会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不算过热,但投资确实过热。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隐忧:第一是投资增长过快,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新上项目太多;第二是银行信贷较松,上半年已贷出2.3万亿元,基本达到全年信贷目标;第三是外贸顺差迅速增大。成思危认为,投资过热和储蓄率高有一定关系。而金融和经济如何更好地配合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偏快的状况有所缓解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有所缓解,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总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熊腊元 《中国物价》2004,(11):47-48
现在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最热的行业。主要表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过快和房地产价格加速上扬。今年第1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同比达40%以上,远大于其他行业投资增长,较以前年度增长也明显偏快。1999—2002年,每年房地产投资增长都在20%左右,2003年房地产投资增长近30%。同时,今年第1、2季度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7.7%和10.4%,较理想目标分别高出3.7和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市场周刊》2005,(9):1-1
挑战一: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宏观调控任重道远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是一年多来宏观调控的重点。然而,随着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开发等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的明显回落,一些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电站项目出现无序建设的现象,手机企业产能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10.
诸建芳 《新财富》2006,(6):22-2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产能过剩和少数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此,4月下旬以来,中央各部委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根据目前投资增长态势,政府再下重手调控的可能性已经降低,对宏观调控的预期不应过分悲观。  相似文献   

11.
王娟 《商场现代化》2006,(36):178-17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已成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只有找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如果固定投资过热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央行势必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华新 《市场周刊》2004,(18):9-9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0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必须采取措施坚决遏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背景与房地产价格上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中央政府出台控制信贷货币供应总量和严格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这两项措施都不可避免地对房地产投资产生了影响。然而,在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的同时,房价却出现加速上涨。2005年3月以来,宏观调控措施的主要目的改变为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5.
高洁 《市场周刊》2008,(7):22-24
在经济增长过快,投资过热的情况下,一般中央银行都会出台紧缩型的货币政策,目的是抑制投资过热,控制信贷规模。融资难、贷款难就成了2008年中小企业的心头之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巩固当前的调控成果,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整个经济由快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转变,明年宏观调控仍要继续以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为导向,坚持适度从紧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7.
投资增长过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有统计显示,国内金融机构今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额高达1.26万亿元,超过了全年目标2.5万亿元的50%,银行信贷偏松、融资成本偏低,为投资过快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央行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仅次于1992年和1993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高增长年。其中钢铁投资增长96.6%,电解铝增长92.9%,水泥增长121.9%,汽车增长87.2%,纺织投资增长80.4%,煤炭增长52.3%。面对投资增速过快,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适度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7):54-54
发改委、国土部、银监会要求从严控制基本建设贷款投放。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开工项目规模大、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联合发文,要求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贸导刊》2007,(6):20-21
一、2006年投资调控的基本情况2006年,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规模过大等问题,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善固定资产投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