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农发行作为国家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的重要工具,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增强全局观念,切实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2.
《青海金融》2006,(4):10-12
记者:省农信联社今年的工作会议已经开过,请王理事长首先谈谈全省农信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记者:2009年农发行青海省分行在支持青海省农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全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60亿元,支农成效明显。新的一年,你行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是什么?发展的思路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4.
徐建民 《中国金融》2006,(23):77-78
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金融约束 信贷约束:农村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滞后,信贷资金“拉动”作用不明显 一是信贷投量“弃农”与农业发展速度不匹配。赤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牧业人口占78%,2005年农业总产值92.5亿元,农牧业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26.7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5亿元,农业贷款仅为52.4亿元,其中兴发集团农业贷款高达16亿元,约占30.5%,剔出兴发集团贷款农业贷款年均增长不足10%。  相似文献   

5.
张智富 《中国金融》2006,(17):48-49
江西省万年县荷溪村是目前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该村四面环山,村内有丰富的石灰石,山林面积1.1万亩,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全村耕地面积1328亩,农户401户,人均耕地6分田。2001年全村共有特困户60多户,人均纯收入仅有1700元,是典型的老区贫困村。近几年来,该村以矿山资源为依托,以工辅农,形成了以建材、化工产业为龙头,种、养、加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到2005年底,全村实现经济总产值11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360元,较2001年增长97%,其中有20户农户走出了贫困。在荷溪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当地惟一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自信用社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来,已有163户获得了小额信用贷款支持,扶持面达41%,小额农贷需求满足率达93%。但由于农村金融网点相继收缩、金融基础设施更新缓慢、金融服务措施改进不大,农村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农户大额资金需求满足率依然很低,农村金融业不能有效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海北藏族自治州金融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问题,并就民族自治地区金融如何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充分发挥保险在涉农领域防灾减损、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机制与作用,必须切实增强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能力,健全农牧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青海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本文试就发展“三农”保险,服务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的历史任务。然而,目前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存在一些困境,限制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职历程和剖析农业发展银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金融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客观的、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的历史任务。然而,目前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存在一些困境,限制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在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职历程和剖析农业发展银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草原牧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下,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是制约草原牧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使用人才是调整牧区经济结构和促进畜牧业技术进步、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是我国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这个体系的薄弱环节。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解决少数民族农村牧区落后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培养具有较强地中英双语交际能力地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必然的趋势。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实施一种文化教育要结合语言特点赋予其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才能更好促进外语学习的成效。高校相对关注外语语言能力地教学而忽略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无法正确地向外国旅客介绍民族文化。本文探讨了对旅游英语专业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如何进行教育及教学中应该注意地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培养新型牧民。就目前来看草原牧区劳动者的素质难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国内的竞争要求,人才短缺是草原牧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成长,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因此、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同仁的高度关注,这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是密切关联的。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学界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学界相关研究中,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与西部大开发政策总是有着深刻而内在的关联。按照学界研究所关注的不同侧重点,把研究理论划为经济建设、文化状况和政策管理等三个维度的理论研究,而实际上这三个维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指导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建设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牧区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水平的评价需要相应指标体系支撑,本文在阐述牧区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经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了建立牧区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出了建立一套由牧区集约化效率指标,集约化效果指标和集约化成熟度指标组成的集约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对促进牧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进牧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农牧区小城镇布局分散,环境复杂多样,经济社会发展及不均衡。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有所加快,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小城镇发展中出现了人口稀少、经济增长缓慢、布局不合理等许多问题。在城镇化战略中,如何定位、布局小城镇,如何创造机会发挥其优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牧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牧民的后顾之忧,它的实行是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体现,但内蒙古牧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并不完全适用。因此,有关部门在设计好相关制度的同时,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牧民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宣传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合作保险制度的宣传,提高牧民的保险意识;扩大蒙医蒙药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用库兹涅茨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倒U理论”.以东部沿海某市6县1区为对象,通过对其1987—2009年间经济与教育投入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在九十年代前期,各县区之间的差异变化相对较小,之后迅速拉大,经过2006年以后积极财政政策的干预,教育不均衡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良性机制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20.
民族理论教学是青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民族文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民族理论教学不仅为民族文化教育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深化学生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扬与创新。本文就珍视和传承、发展与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现实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