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民丢弃的生活性玻璃,若焚烧,其体积并不变;若填埋,完全降懈需4000年。因此,回收再利用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广州生活垃圾处理厂,了解到目前废玻璃回收再利用面临成本高的困难.其中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增加了回收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正>湖南省娄底市供销合作社统筹整合系统行业资源,创新垃圾分类模式,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监督指导”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为主的“双线运行”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处理工作。近年来,湖南省娄底市供销合作社着力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监督指导”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为主的“双线运行”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处理工作。自2019年启动以来,累计回收处理低值可回收物6.38万吨、有害垃圾195.15吨。全市每年约减少8万吨农村生活垃圾进入终端处理,  相似文献   

3.
张韬  于鹏 《辽宁经济》2023,(5):55-62
“垃圾围城”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践行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沈阳市五个中心区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沈阳市在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职责划分不明确、分类回收宣传效果不明显、分类回收基础设施不充足以及分类回收奖惩措施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分类回收治理规划、增加分类回收资金投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和打造专业监督团队等系列措施,旨在通过政府与社区、居民及社会力量的协同治理和通力合作,进一步推进沈阳城市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是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步骤,而居民心理又是居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居民的垃圾分类认知水平较低,不过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持赞成态度,并且绝大多数居民都有过垃圾分类行为。性别等人口统计变量和垃圾分类能力对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日前又出台环保举措:在全市6个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化”处理目标。按照深圳市政府日前批准颁布的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深圳2005年至2010年的城市垃圾分类率将达60%至90%,垃圾回收率2010年达到30%。深圳规定大部分城区按照四种功能区执行垃圾分类处理:一是居民住宅区,分为厨余垃圾、非厨余垃圾、大件垃圾、有毒垃圾四大类收集。其中厨余垃圾包括食物残渣、剩菜剩饭、菜叶果皮等,非厨余垃圾包括居民生产垃圾中各种回收废品…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并对生活垃圾处理提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迎合当下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的理念,提出一种“资源回收+焚烧处置”的生活垃圾高值化回收处理模式,以节能降碳,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7.
沈阳未来几年将逐步取消垃圾箱,推广垃圾分类化处理,目前已有半数垃圾箱被“撤职”。沈城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几年的时间撤除存在于街头巷尾的垃圾箱。其中,住宅小区和主要街路的垃圾箱成为今年撤除的重点,目前已经基本撤除完毕。据介绍,撤除垃圾箱的同时,沈城还将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化处理。今年主要在皇姑区推行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明年年初,大东、铁西等区也将实行由环卫工人上楼分类收集居民门口的袋装垃圾,明年年底有望在全市实行垃圾分类工作。届时,居民生活垃圾将实现上门收集、分类、运输一条龙,最大限度地避免生活垃圾对…  相似文献   

8.
于娜  林卓军  苗俊峰 《现代乡镇》2012,(11):114-114
9月29日,由中国国际漫画节组委会主办,本刊合作联盟单位广州动漫行业协会联合广州市版权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版权交易会”在广州东方宾馆成功举办。本届交易会发布了“广州垃圾分类动漫创作设计大赛”、“2012原创动漫游戏电视大赛”、“动漫主题邮局”三大项目,并举办了“三维动画技术高峰论坛”。在展示广州市...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逐渐超过城市承载能力,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已日益严峻,垃圾分类回收已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以福州和厦门为例,开展实地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和访谈交流,了解政策实施程度和居民意愿等,最后提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3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事实上,垃圾分类在不少城市已推行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外,也与后端处理处置设施和技术难以跟上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长期规划存在问  相似文献   

11.
垃圾回收──90年代新产业晓明困扰各国的垃圾正好为全球回收利用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新增垃圾100多亿吨。产垃圾最多的是美国,每年达20多亿吨;德国人均为800多公斤,为世界人均之最;中国年增垃圾850O多万吨,仅广州市每天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座谈会上,广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贵向市政协委员“诉苦”:“90%的市民不愿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今年上半年,市民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为2.24%。”有市政协委员反驳:在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上,不应责怪群众。  相似文献   

13.
4月16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联系会议首次提出,要探索垃圾分类的“上海模式”,其中包括借助绿色账户等形式,以正向激励为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上海去年已在静安、松江、黄浦等区域部分社区试点“绿色账户”激励机制,今年将把试点拓展到全市范围的20万户居民。  相似文献   

14.
商品社会,市场竞争无处不在。在广州,垃圾也成为商家的争夺对象,广州市环卫资源回收中心最近推出废品置换计划,只要打个电话便提供上门服务,回收垃圾并可以旧换新。按照这项计划,广州居民、机关团体可以将旧报纸、玻璃瓶、塑料制品等废旧物品存放起来,打电话或预约回收中心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回收和置换,可以选择换钱或换取价值相当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复印纸、卫生纸、书写纸、塑料菜篮、椅子、各种文具等。据悉,目前该项置换计划只在机关团体单位推行,可用于置换的资源包括纸皮、书报、杂志等,按照回收中心的置换产品表,500kg…  相似文献   

15.
截至6月30日,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场所共计5051个,其中居住区2702个,覆盖居民142万户,机关299个,企事业单位963家、菜场527个、学校489所、公园71座。自2011年开展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以来,上海在新建住宅全装修、湿垃圾源头减量、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立法遏制过度包装、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末端处置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南京居民可用生活垃圾换回牙膏、卫生纸等日用品,这是南京市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卫生管理的新措施。根据南京市出台的《垃圾分类收集制》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将从居民家庭开始。居民家庭先把剩菜残羹等有机垃圾,玻璃等无机垃圾以及废电池、旧日光灯管等有害垃圾进行分类装袋后,将有机垃圾交民办保洁员收取;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则由专职资源回收员按照统一价格,深入居民小区收集。南京垃圾可以换牙膏@蒋永进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我们从报章中频频看到有关“垃圾大王”的新闻报道,内容大多是讲述捡废、废物回收而暴富的故事。因为,一些被人们丟掉的垃圾、废弃物一经回收分类处理,其身介则倍增。但我这里要说的不是这类“垃圾大王”,而是美国和台湾的工业废弃物处理大王,我们的“垃圾大王”比之于他们的“垃圾大王”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因美国和台湾的工业废弃物已从开始乱倒乱丟进而发展为废弃物回收处理业,即是已从污染环境转为获利丰厚的回收处理新产业。“这是这些著名公司产品的生命终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有关垃圾围城的话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垃圾分类作为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条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自2000年试行生活垃圾分类至今,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为此,今年3月30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出台,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你家的小区有分类的垃圾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十分重要,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特性、处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社区及家庭要积极参与,逐步推行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垃圾房改造工程,引入第三方试水智能垃圾分类服务体系,超九成居民习惯手机扫码领取环保袋,后台监控显示超七成家庭垃圾分类正确……前不久,鼓楼街道被海曙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评定为海曙区2017年度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也是海曙区去年唯一一个。"这是对鼓楼街道四年来持续有力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