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有资产研究》2008,(4):35-36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公共需要、政府职能是形成公共财政的基本前提。公共财政,一方面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政府履行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提供财力;另一方面又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调节社会关系,维护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预算会计改革是一项会计制度的变迁。分析会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有助于寻求降低改革成本的路径,顺利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的框架逐渐完善,政府职能由原来的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干预,逐步转变为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充。政府投资的重点转向了公共投资领域中的非竞争性项目、特别是近几年政府不断加大社会公共工程投资,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审计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我国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标志着我国财政审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财政审计将产生深远影响,正确把握今后财政审计的取向是十分重要的。一、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审计目标财政体制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建立公共财政,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一种“全能政府”观念,忽视了市场和社会功能。在这种政府职能观念的支配下,长期以来我国财政预算支出除维持必要的国家政权机构的正常经费外,把大量的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5.
<正>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既是转变财政职能的内在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一、公共财政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江秀云 《广东审计》2003,(11):28-29
公共财政制度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财政存在和发展依据的财政制度。一般而言,公共财政主要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是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而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也逐渐转变,一些应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解决的事项,将不再由政府承担。政府职能的改变,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就会相应调整。政府直接从事的经济活动范围将会缩小,国家财政收支的范围也会变化。由于审计监督的对象是围绕着政府经济活动和财政收支活动而展开,政府职能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审计监督的范围。本文主要探讨在公共财政制度下财政审计的重要性及其所发挥的作用、相应的审计方式和内容等。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无锡市进一步加快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步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纵深推进也将公共财政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六届九次全委会后,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已逐步进人一个新的阶段,自治区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明确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等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充分说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仍存在一系列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在管理模式、机构设置、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公务员建设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新情况,我国政府职能必须进行转变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一、政府职能定位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这既是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政府应进行职能转变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对政府职能的一次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职能的执行者,担负着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等职能,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风险的管理水平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为了充分的履行政府职能,经过探索和实践,政府在统一管理基础上,将职能和资源分配、划拨给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但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这种分散管理模式会影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与效率。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出发,提出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出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会计是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总称.我国政府会计自1997年推行以来,虽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但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会计仍然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的要求,无法满足现阶段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因此,进一步改进政府会计核算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我党召开的一次历史性重要会议。会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各项措施,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向了新的阶段,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给予高度重视,并强调要继续改善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稳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进程,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财政资金投入到欠发达地区去,投入到最需要资金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供,这一划分优于单一地由中央政府提供或者单一地由地方政府提供。我国政府职能是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行使的。自实施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份额有了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决策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朱庆华 《广东审计》2002,(6):20-20,19
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是当前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方向,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目标,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理论的要求,坚持“服务于政府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精减、节约、公正、效益”的原则,规范供给范围,增强调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公共财政是我国改革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阶段,适应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从计划经济财政到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绝不是换个名词或仅仅调整一下支出范围,而是涉及到财政工作思路和理财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推进市场经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过程中,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财政尤其是基层财政的困难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换,都对我国财政的安全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使我国财政风险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20.
重视和完善我国公共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投资和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所谓的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的经济活动。所谓公共投资,则是在政府投资中投资于公共品的那部分支出,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对政府职能的定位和公共财政的探讨愈来愈多。在实践上,1998年起我国开始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由此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逐年加大了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发展势头的保持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好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如何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全面分析公共投资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