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趋同。与此同时,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也日趋完善。然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必须结合经济环境的变化,在重思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进的新发展基础上,完善我国财务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盈波 《会计之友》2007,(11Z):74-75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上市公司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债务重组及提高信息质量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也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在构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我国注重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体现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体现了准则的双向趋同。一、双向趋同的含义自20世纪8  相似文献   

4.
肖镇 《西部财会》2010,(6):33-35
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会计改革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及其持续国际趋同而做出的重要规划和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李虹 《会计之友》2012,(19):28-29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明了我国对采纳国际会计准则采取积极的态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描述,阐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指出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遇到的障碍;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就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盈波 《会计之友》2007,(32):74-75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上市公司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债务重组及提高信息质量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正式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明确了我国下一步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方向,即在现有趋同成果基础之上,全力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从而为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工作做好部署。在准则趋同下,中国公司应学会在境外资本市场如何生存与发展,自觉杜绝虚假会计信息,树立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在我国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整体框架、内涵和实质上都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实践证明,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通用会计语言的呼声越来越大,会计语言全球化的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走上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的道路。本文从我国会计准则出发,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也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本文拟陆续将我国所发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分别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进行比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11月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至此,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建立起来.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时间为2007年1月1日,实施范围将涵盖所有大中型企业.本文主要分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背景、特征及创新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并宣布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其中职工薪酬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此次准则体系中规范了企业发展中的人工成本。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对外经济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质性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财务报表列报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各国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财政部已于2010年4月2日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会计准则已实现国际趋同的前提下,应密切跟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重大修改和制定工作,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坚持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改革方向和渐进式的改革策略,以此来推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已打破国界,经济已走向全球化。面对世界经济的急速变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走向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2005年,欧盟27个成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约有7000家上市公司均遵循IFRSs编制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2009年进行了改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2010年,IFRSs和美国GAAP之间的主要差异基本消失。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2010年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中国会计准则也与IFRSs基本趋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积极修改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文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在慎重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实现持续国际趋同的过程中积极维护我国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较之1993年的会计转制,本次会计改革主要解决会计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深层次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因此,实施新准则的企业必将结束准则与制度并存的局面。本次会计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今世界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6~2009年A+H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比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容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按两套准则编制的净利润差异值和净资产差异值作为两套准则的趋同程度的度量指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度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6~2009年A+H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比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容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按两套准则编制的净利润差异值和净资产差异值作为两套准则的趋同程度的度量指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度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