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金融企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为金融企业的融资拓展了渠道,挑战是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模式下金融企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互联网模式下金融企业存在的风险采取一些创新举措,从而促进金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通过讲述互联网模式下金融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提出互联网模式下金融企业创新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田杉 《时代金融》2014,(9):70+77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支付、融资等方面具有特定的突出优势,动摇了传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地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尽快提升互联网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大力发展创新业务。同时,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控制经验,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3.
探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需要认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对于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以及互联网保险等,其风险不外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传统风险。从功能来看,互联网金融没有超越传统金融的投融资功能,仍旧起着存款、贷款、结算作用。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模式和工具的创新。从支付方式看,互联网金融是电子货币的产物。这里的电子货币并不是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利用互联网金融犯罪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领域,如何才能在金融创新的同时更好的防范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最大程度地预防犯罪,是我们今天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近两年,随着国内的金融创新迅猛发展,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逐渐被互联网金融业态及金融模式冲击,致使互联网与金融快速融合生长,在金融领域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做支撑,使融资、交易、理财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在大数据金融模式、P2P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一场革命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凸显出了不小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是创新的产物,既然是创新,就肯定会有失误和风险。对新兴事物,我们既要包容失误,同时也要防范风险,处理好创新、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恰当的监管。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经济活动及其管理方式,同时也正在改变人类的思维.十几年来,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而且催生出新的金融业态。2013年。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探析的研究有利于在享受互联网金融便利的同时解决其带来的风险,且对以后的金融业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对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探析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破解互联网金融的困局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众筹、比特币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是什么?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其核心仍离不开金融的本质,是为商业提供跨时间、跨空间的资金融通服务的。只有从金融的本质出发,在创新技术和模式的同时,做好防范和规避技术和模式带来的风险,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与互联网业,两个高风险行业的融合与创新,会不会叠加出更大的风险?传统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在这个领域里是否有了新的特点?从事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受访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与传统的银行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便利、成本低廉、信息对称等优势,同时由于其参与广泛,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互联网金融在规范的前提下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并可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其同样存在政策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资金损失,并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风险的防控,以确保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形式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受关注。云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相继出现,不仅解决了传统金融业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也满足了广大客户多种金融形式的需求,但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风险。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适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与传统的银行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便利、成本低廉、信息对称等优势,同时由于其参与广泛,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互联网金融在规范的前提下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并可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其同样存在政策性风险、非法集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资金损失,并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风险的防控,以确保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形式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脱媒理论探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驱动发展、风险防范机制、监管责任落实、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现实策略,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脱媒理论探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驱动发展、风险防范机制、监管责任落实、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现实策略。本文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本文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典型代表蚂蚁花呗为例,对蚂蚁花呗风险管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在日益增加,不断推陈出新,发展模式也呈现多种多样。然而,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分析,这些新型的金融模式无法完全避免风险。通过分析这些风险产生原因以及影响,进而介绍一系列的风险避免方法以及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了金融各业态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走向高效、便捷、普惠道路的抓手。传统金融行业要充分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突破现有发展模式的瓶颈,从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新生事物,必然存在着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和法律风险,本文从监管体系、安全体系和法律体系方面思考如何解决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兴起.本文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盈利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融资、风险以及金融脱媒等方面对传统金融业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要从处理好金融监管机构、主体与行为监管、各监管环节之间的关系来加强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依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律、积极创新,还要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加强系统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8.
虽然,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但它无疑完善了金融的服务理念,创新了金融商业模式,也对传统金融中介尤其是商业银行形成了挑战和冲击。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对金融监管模式形成挑战,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我国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往往陷入"保守-激进"进退两难的困境,效益和风险的平衡难以把握。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特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能否运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对银行金融功能进行重构,识别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和传统业务风险之间的蔓延和交互影响特征,以及现有风险管理能力的缺陷,构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宏观体系环境层、中观管理机制层和微观核心要素层三个层次。本文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是将电子支付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也是金融供需存在缺口以及渠道创新下的必然产物,它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创新。央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关注和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并针对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强监管。文章收集和整理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类型及主要经验,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强化监管、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