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对荒漠化进行监测,掌握荒漠化的现状、程度及动态演变规律,是有效防治荒漠化的必要前提。近年来,我国在荒漠化监测方法上已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荒漠化因其面积广大、类型复杂等特点,在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围绕狭义荒漠化即沙质荒漠化的监测方法,简要综述近年来我国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的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成因是荒漠化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厘清荒漠化成因是有效防治荒漠化的前提。荒漠化演变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现代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主要由不合理人类活动造成。文章梳理了已有研究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解释,从经济学视角对荒漠化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给予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不合理活动的产生原因,发现人口压力大是不合理人类活动存在的前提,产权不明晰及相关配套制度缺失是这些不合理活动产生的制度根源。推进荒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的产权由国有产权向更有效的产权形式转变,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等配套制度,以及促进人口转移与技术进步,都将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人类不合理活动与实现荒漠化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是该区域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荒漠化现状的综合评价和演变趋势研究,可为荒漠化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文章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基于2000年, 2007年和2014年3期的遥感解译数据,选取评价因子,采用熵值法,划分适宜的荒漠化等级,进而对其荒漠化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选择了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地表反照率、氧化铁质量分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5个评价指标作为荒漠化演变趋势评价因子,对研究区荒漠化状况进行评价,划分为4个级别,即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与极重度荒漠化。(2)科尔沁左翼后旗荒漠化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生态环境较大改善,但整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荒漠化防治任务依然艰巨。2014年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占比仅为294%,比2000年减少2506%; 2014年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337%和3565%,比2000增加1194%和1374%。重度荒漠化的占比2000年, 2007年和2014年分别为3865%, 4371%和3804%,未发生显著变化。(3)不同地类的荒漠化程度与演变趋势有所差异,对于各地类的荒漠化程度而言,耕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因而在同等条件,各地类不变的前提下,草地抵御荒漠化的能力最强,耕地相对较弱。[结论]基于研究结果,冬季大风与干旱同季的气候条件和长期过度的放牧和开垦耕地,两者相互叠加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对于科尔沁左翼后旗后续荒漠化的治理与防范,需要合理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升级的投入,将低产耕地和荒地退为草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荒漠化大国,荒漠化土地达267.4万km2,沙化土地面积174.3万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7.9%、18.16%。目前,荒漠化土地扩展仍呈不断加快趋势。由于气候干旱及荒漠化的持续扩展,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风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沙尘暴不仅影响到北方地区,还波及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生存环境严重恶化。防治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由于我国荒漠化分布面积广,分布区气候类型非常复杂,荒漠化类型多种多样,分布区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荒漠化防治决策过程中,国家或地区进行防治荒漠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水域荒漠化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进行界定,分析我国水域荒漠化防治工作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特别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探讨水域荒漠化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做好水域荒漠化防治需处理几方面关系,即统筹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生态安全、渔业管理、国际发展趋势、国际多元化投入等关系,最后提出加强水域生态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荒漠化是内蒙古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结合自然和人为因素数据分析其荒漠化的驱动力,同时探讨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内蒙古荒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分析内蒙古地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荒漠化的密切程度及相关性方向。[结果]蒸发量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是荒漠化的主要自然驱动力。人为因素中人口在1980~2000年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GDP在1900~2010年与荒漠化极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牲畜数量在1980~1990年与荒漠化显著正相关,在该时间段内是内蒙古主要的人为驱动力。此外,在降水量相对较高的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选取适宜的植被,在降雨量极少且蒸发量高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区域采用节水灌溉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结论]内蒙古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其主要的驱动力,并结合内蒙古的区域特点,促进其荒漠化的进一步治理。  相似文献   

7.
防治荒漠化——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瓶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作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早已成为制约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瓶颈”问题。文章在分析荒漠化危害、发生和发展原因,以及我国在荒漠化问题上取得的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荒漠化防治的总体原则、技术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治理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梳理,从荒漠化治理技术、模式、政策、法律、效益等方面系统地梳理荒漠化治理研究现状,根据相关内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巩固生态治理效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已组织开展了4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监测结果为定期掌握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制定防治荒漠化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在深入分析荒漠化监测在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特别是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为适应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构建完善的荒漠化监测体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等触发并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但这只是制约土地荒漠化的外在机制。在这些破坏行为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更具决定性作用的荒漠化内在机制。当前土地制度、投入机制、草原利用制度、政府决策等现实制度问题正是我国现代荒漠化内在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赤峰市沙化土地1994年和2004年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14983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2%;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029690h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9%;流动沙地占7.8%,半固定沙地占10.1%,固定沙地占80.5%,露沙地占0.5%,沙化耕地占1.1%;沙化耕地占1.1%,沙化林地占24.8%,沙化草地占65.8%,未利用沙化土地占8.3%;轻度沙化土地占46.4%,中度沙化土地占35.2%,重度沙化土地占10.1%,极重度沙化土地占8.3%;10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748797hm2,其中固定沙地增加81089hm2,半固定沙地减少174588hm2,流动沙地减少49066hm2,露沙地增加7457hm2,沙化耕地减少613690hm2。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石漠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已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提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途径及模式,探讨了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的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为云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区。我们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配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适合青海湖流域的沙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的沙漠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7497.4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82%;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面积4569.8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03%;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面积546.4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7%;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816.6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8%。气候与土壤结构是青海湖流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makes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progres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of Ac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PACD)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77. It reveals many shortcoming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C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ate of desertification is increasing in most part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While the technology to stop desertification is there, the missing ingredient where desertification continues is political will — and the consequent resource allocations. Where governments have shown strong political will to stop desertification, as in the USSR and China, significant successes have been registered.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酒泉市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沙漠化是酒泉市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了解土地沙漠化现状,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提。[方法]研究依托GIS技术,结合最新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野外调查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对酒泉市沙漠化土地面积、类型、程度进行了监测,同时通过对比酒泉市上期(2009年)沙漠化土地监测数据,分析了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特征和变化原因。[结果]酒泉市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956.34万hm~2,较2009年减少了4.07万hm~2,年变化率-0.08%,呈整体减少趋势;沙漠化程度以重度和极重度为主,但整体呈减轻趋势,具体表现为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7.87万hm~2,年变化率-0.75%,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47万hm~2,年变化率-0.64%。沙漠化土地类型以流动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固定沙地(丘)和戈壁为主,占沙漠化土地面积的98.16%。[结论]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增加、生态工程的实施、水资源利用集约化、关井压田工程的开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酒泉市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