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毕志强  方龙 《科技与企业》2014,(23):157-157
海洋渔业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宁波市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不科学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致使海洋渔业资源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到我市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法律,通过制度来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保护至关重要。国际、国外以及国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立足于宁波市现状,本文主要采取控制捕捞强度,落实配额制度,强化监管责任以及对象山港和韭山保护区的增值放流工作等四个方面措施来促进宁波市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太阳能因其安全、高效、无污染且较易获得的优势稳居新能源之首,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选择。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高分子聚合物在太阳能电池电解质中的应用做出介绍,第一方面为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简介和高分子聚合物在太阳能电池电解质中应用原理的介绍,第二部分为对高分子聚合物在太阳能电池电解质中应用问题的介绍,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程兆麟  曾孟佳 《价值工程》2013,(20):189-190
海洋渔业对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地区和部分种群的渔业资源出现了开发过度、捕捞过度的现象,渔业资源与海洋经济的矛盾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么,怎样去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才能使海洋渔业资源走上可持续利用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利用为指导,在分析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水土资源作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总称,其是农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我国水地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较多,所以人均水土资源占有率较低,而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在利用上缺乏合理性,这对本来就紧张的水土资源面临更严竣的形势.对目前我国水土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实现我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丁丽艳 《价值工程》2014,(9):303-304
自古以来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之一就是土地资源,人类通过土地创造了丰富璀璨的社会财富,土地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古言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指的就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因此更应当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人类只有协调好自身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5.
侯丽艳 《活力》2011,(11):114-114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自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以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受到了重视。研究工作从政策法规到定量化的评价都有报道。但是.已有的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报道,尤其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报道.都没有脱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也有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本质含义。本文拟从土地资源本身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分析人手.就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部分开发利用不足,甚至存在闲置浪费,所以树立土地资源忧患和保护意识,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土地管理的经验,对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措施,这对科学合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世界掀起的战争是掠夺资源,达成的共识是节约资源。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1/3的可利用资源,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着,面临着如此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开源节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行动成了全球视野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海洋渔业资源划分为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公海渔业资源以及洄游鱼类种群资源。通过梳理海洋渔业资源不同时期的国际法制度的具体权利义务安排,理清海洋渔业资源义务重心的国际法制度,并通过指出实践中的问题,探讨海洋渔业资源国际法规制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湖南省资兴市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方法的GM(1,1)模型对资兴市未来耕地资源需求进行了预测,为资兴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海洋丰厚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文化日益受到各国关注和重视.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对海洋造成了严重的海洋生态破坏,可持续意识淡薄并且无限的对海洋资源进行索取,向海洋抛弃有害的污染物,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必然会破坏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旨在让我们意识到海洋生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来维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保证海洋生态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人类资源可持续利用,拓宽地质找矿的空间,不断增长科教含量,提高地质找矿效益,是新形势下的地质找矿方向。因此。探讨了如何加强地质勘察管理以及提高地质找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类也不断发展,但可以利用的资源越来越稀缺,所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化刻不容缓.土地资源作为一项宝贵的稀缺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总结了我国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土地可持续化利用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海洋以她的美丽、富饶、广阔、深邃,激起人们多少神思想,赋予诗人多少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又使多少科学家为探索她的奥秘把心血和汗水来抛洒。浩瀚的海洋占据了整个地球表面对%的面积,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人口所消费的动物蛋白,有15%是来自海洋生物。据有关专家预言,海洋可提供的食品,要比陆地所有耕地提供的食物多上千倍。因此,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这片蓝色的国土,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海洋生物技术的妙用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资源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草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及物种资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及农业资源中一系列问题的阐述,总结了农业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及具体方法,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中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农产品,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营养。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原料。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耕地资源本不富余,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引发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使得我们对耕地资源的使用是掠夺性开发,耕地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且资源在不断减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耕地现状及问题的阐述、分析来探讨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旅游业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终南山北麓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背景下,如何开发并且对资源进行补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概念,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短缺从国家、产权和契约的角度分析了终南山北麓旅游资源开发与补偿机制中的政府行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宁波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宁波市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给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在宁波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宁波佛教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本文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包钢稀土、西山煤电等四家资源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用传统的可持续增长理论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虽然资源型企业近10年来的实际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表现为超速增长状态,但是使用财务杠杆水平、Z记分模型与经济增加值检验分析,样本企业并没有出现财务资源约束、产生财务危机以及毁损企业价值等状况。说明传统的可持续增长理论不能解释目前资源型企业是否可持续增长。本文对其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结合资源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提出可持续增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通过消耗资源来进行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损耗,现在相关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着重发展资源可循环利用技术并作出指示。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这一问题,所以在这一大环境下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应运而生,并且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力度,并且站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观背景下,相关企业以及部门还将能源可持续利用与混合动力技术结合进行深入探索及应用,并在这项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中找出问题与难点进行解决,从而为我国汽车混合动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好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