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以来,我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1978年至1998年,我国劳动就业』总量从40152万增长为69957万,增长了742%,ZI年总计增加就业人口29805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劳动就业还存在一些隐忧。全面考察我国劳动力存量、增量和劳动力供求的变动态势,我国世纪初面临着三大就业挑战。由于我国历史上人口高速增长对未来劳动力供给量造成“滞后效应”,在相当一段时期都将面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从劳动力存量看,全国从业人员总量699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6.l%,比1978年增长了14.4个百分点,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需求能否长期适应劳动力供给,各个时期劳动力供给结构能否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实现均衡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就业政策的重点是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广开就业门路解决总量矛盾.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两个转变",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显著上升.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交织一起,就业压力空前增大,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况需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 WTO 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广东的市场就业机制还显得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求机制运行遇到体制性、结构性的障碍,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日趋突出,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就业机制创新,以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一、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首先是总量上,户籍改革后广东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压力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倒逼机制和正逼机制。(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人口红利持续衰减,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其中结构性矛盾逐步上升,就业  相似文献   

5.
HR快餐     
我国城市劳动力供求总量大幅增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了全国90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今年三季度职业供求状况信息。统计显示,三季度全国90个城市劳动力市场景气程度回升,供求总量均出现大幅度增长。 这90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24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8%;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近539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了就业的宏观调控,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平稳增加,城乡就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不断推进而日益凸显。可想而知,就业工作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的任务也将更趋艰巨。  相似文献   

7.
改革中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中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姚裕群一、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格局1.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压力持续加大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也是产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我国现处于“人口过渡”第二阶段①的后期,尽管实行了多年的比较严格的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时报》日前报道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据统计,未来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000万人。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求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从今年情况看,下岗人员的数量虽然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艳菊 《活力》2024,(2):184-186
文章以我国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出现的全新变化及特征。本次研究综合使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需求规模依旧保持一种小幅的增长趋势,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低生育率状况的持续发展,劳动人口总量占据总人口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总体看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就业结构矛盾及缺乏弹性化就业空间的问题始终存在,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全面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问题,需要在促进失业再平衡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持续完善供求渠道,并关注劳动者专业能力的强化。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2017年1—5月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工业经济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升,用电总量不断增长。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依然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态势明显上升;东北地区增速实现上升,经济呈现明显回稳态势,但与其他板块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比分化明显。从2017年上半年来看,全国整体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区域发展的亮点和热点不断涌现,但同时也存在着短板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具体讲,一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具体措施;二是要不断创新区域政策,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三是要不断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合理引导社会投资;四是要避免盲目跟风,科学理性做决策;五是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角     
就业政策应“堵”为“疏”蔡防在《上海改革》撰文指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以前,我国将始终处于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城乡劳动力都将继续增长.这个人口变化的规律是不可回避的,靠抑制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靠企业自行消化,靠地方性就业保护,都只是治水中“堵”的办法.什么是治水中“疏”的办法呢?那就是让劳动力市场发育起来,靠市场来引导劳动力供求.延缓就业制度改革只能缓解近期职工下岗对社会的压力,但同时也妨碍了劳动力市场发挥引导和调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功能,未能解决根本矛盾.劳动力丰富,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比较优势.要把这种资源比较优…  相似文献   

13.
周剑  周闯 《企业导报》2011,(3):38-39
农村金融发展是金融在农村领域的延伸,当前中国农村的金融供给结构单一,数量不足,而金融需求却呈现多样化和不断增加的趋势,金融供求严重失衡。本文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供求面为切入点,对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供给,调节农村金融供求均衡,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一方而快速技术进步会起到诱致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加速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会表现出高低技能劳动力间工资差距的拉大,使人力资本收益率上升,从而诱致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付廷臣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98-103,109
从我国存在巨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出发,如果假定劳动力从落后地区向发达的城市转移,不是决定于两地区的工资之差,而是决定于城市的工资与落后地区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成本和需要其负担的家属在落后地区的生存成本即转移劳动力的基础价值之差,并且假定在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上,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实际小时工资的降低,存在劳动力的退出,并且退出劳动力减少的劳动供给大于留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增加的劳动量,则城市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以落后地区转移劳动力的最低基础价值为起点、向右上方倾斜、其不同阶段存在不同斜率、且斜率随城市劳动力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曲线.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市场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是建立在个人的自由判断基础上的.这种判断或是基于客观环境,包括个人的生存环境、劳动环境和劳动供给环境等.也可能是基于主观因素的判断,包括个人的效用水平和个人偏好等.计划生育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口总体规模的缓慢增长,导致了居民家庭独生子女的出现,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壮大、城市改革的推进和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加上农产品供求格局的根本性变化,我国农村劳动力不断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多重转型背景下,如何走出中国制造"低成本陷阱",在短期劳动密集型优势基础上逐渐提升人力资本优势,走向"高附加值创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仔细深入了解目前中国企业用工状况及其困境何在,然后脚踏实地仰望天空,才能瞄准未来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比较优势和攀升路径。审视中国人口转变走势,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行将结束,但就目前来看,劳动力供求总量呈现大致均衡状态,企业用  相似文献   

19.
三、影响劳动力市场价位变化的因素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从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换阶段,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实际经验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的逐步推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加,如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广告、旅游、商业零售、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相应求职的素质及学历提高速度最快;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下降,而第一产业劳动力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力度不断深化,就业制度日趋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改制所产生的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明显,许多企业出现了“招聘员工难”的问题,致使这些企业不能按期运营或开足马力生产。而另一方面,“求职就业难”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就业。“求职难”与“招工难”的“两难”问题同时存在。“两难”问题原因分析(一)劳动力供需失衡。中国加入W T O后,东南沿海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振兴、CE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