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七期<钱币研究>程宣本先生<少见五铢钱"宽头"五>一文,从所拓之图看,该钱铢字金旁三角形宽大,朱部上下部都圆折,一望而知是东汉五铢.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光武帝记>: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东汉五铢"铢"字"金"头较大,略呈等边三角形,"金"旁四短竖,"朱"旁圆折(个别也有方折者),中竖高出"金"旁,一般重3-4克.然而,五铢钱到汉代中期质量开始减重,铸造粗劣,字文笔画粗浅,仅重2.1-2.4克.东汉钱币的减重到桓帝时期更加严重,而这时私铸之风大行,私铸恶钱充斥市面,货币体系濒于崩溃.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各朝有自己的铸造五铢或其他货币,但仍以汉代五铢为主要流通货币,其中私铸钱占很大一部分.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无论是东汉末年还是魏晋南北朝的钱币窑藏,私铸五铢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笔者偶得一枚太货六铢钱,品相极佳,文字清晰.该钱背穿上俯月,钱径25.7,厚1.8mm,重4.4克(见图).俱太货六铢中稀见品.  相似文献   

4.
(一)"万历·通宝"异面钱 "万历·通宝"异面钱是指:一面上下"万历"另一面左右"通宝"之钱,其图见<历代古钱图说>一百六十二页,标价大洋"五元"(图一).此钱可疑,值得研究. 戴葆庭遗著<(历代古钱图说)校正>一文,对此钱未作校正;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对此钱未作批注,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杨槐 《西部金融》2003,(2):63-64
铢是我国古代衡制,即重量单位之一.<汉书·律历志>载:"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权者,铢、两、钧、斤、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载:"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予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府库,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日: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内,府库充实."史料详细地说明了直百五铢铸行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8.
"乾元重宝"铸行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当时"安史之乱"已波及到中原地区,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史思明称燕帝,年号应天,四月改为顺天,进兵河南,取洛阳.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方造乾元重宝钱.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御史中丞第五琦奏请改钱,以一当十,别为新铸,不废旧钱,冀实三官之资,用收十倍之利,所谓于人不扰,从古有经.  相似文献   

9.
"半两"新解     
半两钱是因何得名的呢?传统的说法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刀、布、贝等币,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辞海>).  相似文献   

10.
笔者的有关"赤侧"钱的文意,被姚世铎先生概括为"矢侧"说.现撰是文,以使"矢侧"说求得共识.使"赤侧"钱之谜尽快见底.  相似文献   

11.
公元618年5月,李渊废隋帝,建立唐朝,自称皇帝,建元武德,仍用隋朝旧钱.从<旧唐书·高祖记>载:"武德四年秋七月丁卯,废五铢,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青铜所铸,青铜成份为铜锡合金,但从开元成份定性可知,开元是用铅锡青铜铸成,铅多锡少,为铅锡铜三元合金.  相似文献   

12.
<钱币研究>2000年11期关于"祖钱特征浅议"一文我认为拓(图一)之钱不是"祖钱",只是一枚普通钱.现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浩瀚、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都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文字多篆书.还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文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存世的"康熙通宝"中,有一类"熙"字左侧少一竖的康熙钱,人们俗称罗汉.这类钱一般铜质较好,色泽金黄,常见品均为户部宝泉局所出.余十五年前在四川成都得一品罗汉钱,钱面文字和常见品相类,而背面穿左右却有满汉文"台"字.  相似文献   

16.
"唐国通宝"钱,是显德六年(959年),南唐中宗李璟铸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一文当开元钱二文.钱文有篆、隶、真书三体,均可配成对钱,开对子钱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行钱"辨     
<史记·秦始皇本纪>:"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史记·六国年表>:"(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复行钱."对于这一段历史,学界历来作为秦铸币史上的重要内容,对于前一项材料,学界很多人认为,这表明秦自惠文王开始铸造货币,或至少是固定货币,如林剑鸣的<秦史稿>(29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讲:"秦国固定形态的货币出现于公元前三三六年(秦惠文王二年)………从此,秦国才有统一的货币--钱."其实对于这么一种认识;无论是从出土实物角度,还是情理推断,都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有学者又认为:"所谓‘初行钱',并不是说秦国在此之前没有货币,而是到了秦惠文王时又开始铸行另一种货币."(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595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但这种讲法也无法得以证实.对于后一段史实,学者几乎都认为,记载上有缺环,中间可能有废止钱币之举,所以后来到了秦二世才"复兴钱",但具体情况如何?学者们则纷纷表示不解与疑问.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星纹直径1.2毫米,形状为规整的圆形,高高凸出地章,非常惹人注目(如图).笔者收集有不少裕民背"一分"折银钱,如此异版钱还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
"天启通宝"钱,按旧制"洪武通宝"钱初形制铸造,除光背及星月者之外,背文有记局(户、工)、记地(京、淅、新、密、云、镇、院等)、记重(壹钱、壹钱壹分、壹钱二分)的小平钱.  相似文献   

20.
<钱币研究>2002年第9期刊发林染同志<新发现的开元奇钱>一文,笔者基于林文所说"很有探讨研究的必要"的意见,与林染同志探讨对此钱的看法.首先林文认定此钱:"明显属于初唐铸币."我们看法是相同的.然有以下几点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