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廖伟庭 《特区经济》1992,(12):35-37
<正> 一、对特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在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经营机制的日益成熟,以及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原有经济结构的不适应性,在经济特区,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在宏观上就体现为调整行业构成,微观上则表现为企业调整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以适应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对经济特区来讲,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如在特区创办初期,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和改善特区投资环境的需要,特区的经济政策曾以发展旅游业和吸引“三来一补”的外资企业为主要目标,对特区在开创局面、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2.
在特区经济发展中,价格机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已日趋强烈。随着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度的不断增强,特区商品生产者自主权的确立,特区市场的逐步发育,特区经济活动的日益规范化,特区价格机制的合理程度将左右着特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何种特区价格模式已日益为人们所注目。对价格模式的理解是整个价格机制的结构和运行原则。其内容主要三点:1、价格形成的原则,就是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环。五大特区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和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的形成,人们对特区所处的特殊地位、享受的特殊政策产生了争议。特区工商界一部分人士和普通大众嗟叹特区不“特”了,而一些学者则以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为依据对“特权”提出质疑,认为特区不应再“特”了。其实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与总体经济发展关系问题,只有对特区在总体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准确回答特区应不应该“特”下去的问题。经济特区对我  相似文献   

4.
经济特区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为刺激经济发展而提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行政区域。1980年,中国先后在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它最初是作为出口加工区而存在的,通过促进国内出口,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并通过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使特区自身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对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以使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经济特区创办15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但是,在特区经济发展中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进一步加强,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的新形势下,特区要继续“特”,就必须进一步发挥特区的优势,增创特区的新特色。 一、增创新特色是特区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5个特区在优惠政策、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功能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每个特区所处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同,经济发展的优势利制约因素也不一样,表现在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必然有所区别。这些区别综合形成各个特区的特色,这是特区的可贵之处。经济特区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增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6.
雷比璐 《南方经济》2000,(10):77-78,80
前不久,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在广州联合举办纪念经济特区20周年座谈会。倡议创立特区的老前辈、老领导林若、吴南生、张汉青等领导同志与30多位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们聚集一堂,共同就经济特区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特区在新的开放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座谈,现将座谈会内容综述如下:一、20年的发展经验.对进一步开放的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座谈会上与会者通过回顾特区20年来的风雨历程,深切地感到,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及成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特区事业,如日中天。特区启动了…  相似文献   

7.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加速淡化,这意味着第—代经济特区正在结束,同时第二代经济特区正在开始。目前国家已基本调整了特区政策,第二代经济特区将如何发展,这是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一、经济特区升级换代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掌握阶段性就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这里我们分析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目前特区优惠政策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正是特区发展阶段性的—个明显标志:特区已经升级换代,已经从第一代进入第二代,这就是说,我国经济特区的升级换代自有本身的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从处于思想形态时起,就带有利用外资开发落后地区的初始目标,特区进行这方面的试验获得成功,就必然要向特区以外的地区扩展,去改变其他落后地区的面貌。经济特区起步后仅用3—4年时间的试验就证明了这样一点:必须把利用外资同本国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国家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早在特区还处于奠基阶段时,就开始扩展到特区以外的地区去。搞点特殊优惠政策,就可以收到利用外资开发本地经济的好处,内地逐渐照着特区的办法做,纷纷成立经济开发区或开发试验区,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到了90年代初期已基本形成。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对经济特区提出?  相似文献   

8.
李雪莲 《特区经济》2010,(9):123-124
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其中,紧靠香港的深圳和邻近台湾的厦门两个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特区经济是经济特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对特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意义。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继续把发展作为特区经济的着力点;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特区经济确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石上;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特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注重特区经济建设中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香港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首先在广东出现的重要条件。其次,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香港是广东三个特区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香港是三个特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转口基地;特区旅游业的发展,其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按国际惯例运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为特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验、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香港回归祖国,为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特区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经济特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合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经济特区的基本功能定位是在我国开放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先走一步的试验区,这个实验的内容又是因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我国特区的性质和定位根本不同于国外经济特区明确特区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验区,对当前特区建设和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9-12
<正> 我国经济特区如何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从现实出发,利用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和升级,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顺应和发挥后发优势 “经济特区”的称谓是我国的首创,因为在我国建立经济特区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这种叫法。然而,经济特区的问世,却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至今风靡不衰,成为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首先,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自然地域范围的限制,它已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除大洋洲外,亚、非、欧都各有1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还是准工业化国家,抑或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都辟有经济特区。再次,经济特区已超越社会经济制度的限制,无论带有浓厚前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抑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兴办了各类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在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史上还属“小字辈”,它与最早出现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一类经济性特区相比,设区时间相差七个多世纪;与第一代出口加工区的诞生时间相比,迟了20年以上;与一些综合性特区的问世相比,也迟了十多  相似文献   

13.
中外经济特区的模式差异与我国特区发展转型的思考厦门大学外贸系黄建忠,陈钟婷一、中外经济特区的经验模式比较与我国特区模式评价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起步于15世纪的西欧。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相互间既有普遍性,又各具特色。以中国经济特...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经济特区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特殊地理区域,它们在引进技术,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贸易和扩大就业等诸方面,均取得积极作用。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已先后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十四座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是否也能建立若干经济特区?条件如何?怎样布局?这里从经济地理角度,对新疆开辟内陆经济特区的条件、规模、布局及  相似文献   

15.
<正> 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处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其对外贸易的拓展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必须寻求新的对策.一、国际经贸形势及其对我国特区外贸发展的影响(一)国际经贸关系调整的新趋势与特区外贸发展的机遇及挑战.90年代国际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处于战后最为剧烈的大调整阶段.1、国际经贸关系大调整日益显示出其结构的非均衡性质.尽管90年代国际经贸关系大调整过程是全球性的,但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其调整程度与力度的地区分布结构不均衡性质日益明显.从总体上分析,由于80年代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率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亚太地区在当前国际经贸关系大调整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对于我国经济特区来说,外贸发展可能借助全球特别是区域经济繁荣跃上新水平、新的结构层次和新的效益标准;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经济角逐的主战场,国际分工领域的激烈竞争使各国更加注重贸易争夺,若特区外贸在亚太及全球竞争中落败,则将宣告我国经济特区走向全面衰亡.2、虽然国际市场竞争愈趋激烈使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但贸易自由化将日益成为国际主流.因此,我国经济特区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正逐步  相似文献   

16.
王关义 《特区经济》2002,(12):37-40
<正>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等关于特区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大经济特区以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精神和勇气,创造性地推动特区的经济建设,使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客观而论,中国经济特区设立已有20多年的历史,5大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拉动、示范和辐射作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特区国民经济高速运行的同时,投资也在迅速扩张。究竟五大特区投入产出的效益如何?系统地反思和分析特区建设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配比关系,这不仅是理论界应当研究和给予科学回答的问题,而且也始终是中央和特区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作者最先提出的“投入产出配比价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测算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大经济特区自1980~2000年期间以及各个发展时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排序,窥一斑而见全豹,以期对5大特区政府未来提高投资效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在经济特区的启动阶段和发展的早期,为了迅速打开吸引外资的局面,中国政府给予了特区诸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外资企业享…………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在经济特区的启动阶段和发展的早期,为了迅速打开吸引外资的局面,中国政府给予了特区诸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外资企业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经济特区的试验是成功的.经济特区的功能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窗口”和“排头兵”.特区理论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经济特区应继续发展下去.特区应继续“特”下去.经济特区要继续“特”下去,必须在功能上下功夫,优惠政策曾是特区之所以“特”的的主要标志,今后特区的发展要从“优惠型发展”转到“功能型发展”上来,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已经进入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自70年代起,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开始涉足于经济特区的建设和拓展。东欧国家建立的经济特区包括有自由关税区、免税区、自由工商区和自由技术开发区等。这些特区大都开展的是商业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