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有形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针对我国31个省区的对外贸易水平,采用28个对外贸易的指标,对对外贸易省区进行分类,并对它们的特征、形成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区域性对外贸易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逐渐成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各地区服务业引资环境的协调发展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服务业的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地区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考察全国31个省区的商品进出口情况,可以发现各省区之间在进出口总额、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增长方式、进出口企业性质、进出口贸易方式、贸易条件、出口增长弹性系数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从而导致了我国省区外贸的非均衡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伟  何莉 《财贸经济》2006,(9):31-36
本文利用收敛σ、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理论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总体而言,1978-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各地区发展基础的不同.最后,本文对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理论层面分析,阐明了要素流动与要素收益变化机制、技术溢出与要素收益变化机制、资金积累与规模收益变化机制、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机制等四方面的作用机制,使得对外贸易地区差异对中国地区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省际间以及东中西部对外贸易增长收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对外贸易增长的收敛机制不存在,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波 《中国市场》2013,(20):19-2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但是其内部各城市经济发展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市的2010年的22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表明:广州、深圳为珠三角地区最为发达的城市,东莞、佛山、珠海为珠三角的次级核心城市,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为珠三角的相对落后地区。并在文末指出应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等措施达到缩小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最终实现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对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选取8个服务业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了陕西省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并以因子分析结果中的主公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为指标,对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当地经济情况分析了各类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有效推动各类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全省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978—2006年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性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较严重,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正在强化。其中,地方财政能力差异,转移支付制度以及GDP晋升制度是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7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因子分析,从因子得分排名发现我国东部、中部、西北部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并用聚类分析法把31个样本合并成生活质量优、良、中、差四类;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对外贸易转型基础、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外贸易转型动力和对外贸易资源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外贸转型升级进程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1~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AHP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进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柴斌锋  郑少锋  李哲 《商业研究》2007,(12):110-115
运用成本分解模型测算成本要素对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地区间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工作价、种籽秧苗费、间接费用和化肥费对各地区的成本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各地区资源、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科技水平的差异,各因素的作用力大小方向不一。因此,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发展土地利用率高和劳动集约型的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选取重庆市40个区县第三产业发展评价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在三大经济圈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三大经济圈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市整体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有关突发事件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水平造成的影响,相关研究论著较多,通过采用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外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的直接作用因子、内部环境因子和外部环境因子是外贸发展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均产生了明显的负效应,加入WTO则对我国的贸易发展起持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谭本艳 《北方经贸》2007,(11):30-31
FDI与对外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着较大差异。FDI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其次,对西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其次,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对中西部较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除外)1985~200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叉矩估计法,把对外贸易对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显示当期和滞后1期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资本形成有正或负效应,且这种正负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还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措施发挥对外贸易对我国资本形成的正效应,尽量缩小正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测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程度.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程度又存在何种地区差异,如何有效的测量这一差异,也都是值撑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索落增长模型,将外商直接投资纳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带入1987-2005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较大贡献;同时地区之间FDI的贡献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地区间的人口发展受经济发展、生育控制、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程度及趋势,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基于1995—2008年我国31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抚养比以及各地区的GDP比重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越严重;经济越不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独立自主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然而,贸易大国并不一定是贸易强国,这涉及到主权国家的经济自主性问题。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是衡量主权国家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话语权的重要变量。通过引入对外贸易依存度、初级产品贸易竞争力、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内资企业贸易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经济模型,对1995-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自主性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索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但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表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试图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就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出由于技术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东部地区已经形成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良好促进机制,而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技术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各地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