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的非市场决策理论、财政联邦主义的财政分权理论和演进主义的制度竞争理论,而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实践基础主要是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财政分权改革实践及地区间经济竞争的加剧。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兴起及弱稳定的政府间关系,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还处于弱势有效性阶段。尽管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还不够完善和理想,但是继续推进政府间税收竞争却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即: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事权、支出范围和收入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相互转移,包括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拨款,下级财政对上级政府的上解,共享税的分配以及不同地区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财政横向不平衡的矛盾、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994年分税制改革距今已有20年,改革大大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但是,与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要求相比,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还有一些不适应之处。为此,应加快改革,形成规范化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框架1994年,为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4.
丁胜利 《金融会计》2011,(10):58-62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一)转移支付制度的产生和分类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为了解决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划分问题以及平衡地方政府间财力失衡状况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规范政府间财政天系,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西方国家均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但由于客观存在着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非对称问题,这些国家任分税制基础上,均辅之以方式有别、程度不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调整或均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政府间管制所引发财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钢 《涉外税务》2002,(8):17-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间管制的情况也日益增多,而在我国这些政府间管制已经对财政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原有的管制目标难以实现,并伴随产生新的财政问题和制度变异。应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间管制理论和经验,对我国的财政体制、行政体制、法律和民主体制等方面进行完善,减少政府间管制产生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财政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划分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因此研究财政体制自然要涉及政府级次问题。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政府级次被看作是研究财政体制问题的既定前提,即在现有的政府级次下,研究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划分及转移支付制度设计问题。只是在贾康、白景明研究员发表于《经济研究》的论文指出政府级次过多是制约我国分税  相似文献   

8.
寇铁军  周波 《财政监督》2012,(30):12-14
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载体,财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级次、财政收支权限划分及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根本性制度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对称"为指导,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建立过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初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财政关系也称为财政管理体制,是财税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多层级的政府治理框架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安排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冯梅 《财政监督》2011,(27):68-69
一、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沿革与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关系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政府与企业及市场的关系是决定政府间财政转移关系的重要因素;另一个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博弈规则的变化。这与政治文化传统、宪政体制等更为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关(杨之刚,2006)。"分税制"改革至今,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几点看法杨树相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产物,它虽然发源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也具有借鉴的意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选择,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论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标尺竞争"格局、预算内财政压力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环境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迈向土地财政的背后推力,土地财政的最大风险是危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须重构地方政府竞争体系,转换政绩考核标尺,发展地方主体税种,运用硬化预算约束等措施来"校正"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并进一步改革土地征收和出让制度,这样方能杜绝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对称,导致政府职能交叉和滞后财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中枢神经。财权在各级政府间的划分,是分级财政的核心内容。财  相似文献   

14.
杨波 《福建金融》2014,(7):23-26
本文分析经济转轨背景下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演变,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财政资源配置进行阐释,揭示地方政府融资缺乏规范性的深层次原因及经济转轨背景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并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变堵为疏""阳光化"融资的制度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5.
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用于划分政府间财政收支权限、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是预算权力在政府间纵向配置的依据和保障。虽然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是分级管理体制的核心,但实践中却大量存在一级政府与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不相匹配的  相似文献   

16.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这一制度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国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我国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立足国情,  相似文献   

17.
财政体制是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健全财政体制,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现行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8.
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制度创新,突破的是地方政府理财行政在体制机制上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不相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势不相符合的制度性瓶颈制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关键仍然在于制度,在于制度创新和制度体系建设及其运行。要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有利于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有利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完善和良性运行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纵向或横向转移资金的一项制度。本文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大、结构不合理、分配不科学、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鹏 《广东财政》2001,(11):34-35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的不一致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