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之初的企业人才问题,表面看是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深层次上看.是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危机和企业的人员培养问题。员工对企业的不信任。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培养大众人才和能独立创业的人才使员工独立创业和跳槽成为可能。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双重信任和培养只适合本企业的人才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外部市场竞争优势的建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是现在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讨论核心员工的特征,以及为留住核心员工,企业应当采取的一些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3.
某知名的日资电子企业由于不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中日双方员工在背景和工作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以及语言不通等原因造成了沟通中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高层领导要意识到内部沟通的重要性;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认清中日两国员工在文化和工作理念上的差异;加强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4.
路桥施工企业战线长,长期野外施工,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从十个方面对如何留下人才,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工作责任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理念     
保持健康企业文化的五个有效策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而要保持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1.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的信任,而且还可以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2.营造信任氛围。公司的一种信任氛围使得员工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员工在这里可以展开手脚,发挥潜能。3.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  相似文献   

6.
刘全伟 《发展》2006,(8):106-10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表象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拼的是产品和服务,但从本质上看,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企业造就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成就优秀的企业",企业发展大计,员工教育为本.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资》2014,(5):78-78
"缺乏计划性的关键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等到需要关键人才时再花大量时间进行调研","由于人才的培养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有时人才不能完全胜任岗位的要求","对于人才的评价缺乏系统、科学的依据和人才评估工具"。不知道HR经理们在企业人才管理中是否也曾遇到过上述问题……大量实践表明在企业内部有效的继任管理体系应该是涵盖企业管理层、HR工作者及全体员工,同时着眼于企业目标,围绕组织核心能力,建立以员工池、梯队池、继任池分步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国外科技型员工创业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高科技产业的一个新特征,就是市场竞争通常是由高科技企业科技型员工离职创业所导致的。本文围绕高科技企业科技型员工创业这个主题,从员工的创业选择、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对社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等方面回顾了国外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结论,并简要分析了这些研究对我国政府制定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来源丰富,传播速度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今时代,企业要站稳脚跟,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新员工是企业注入的“新鲜血液”,是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保证,企业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目前新员工培训效果不够理想,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对其进行全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Facebook上市后的动向一直是近期备受各界关注的话题,近日,其CTO布莱特·泰勒即将离职创业的消息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对于Facebook今后是否有能力留住泰勒这样的天才型员工,人们始终抱有疑问.再看同样是新兴互联网上市企业的Zynga,CEO马克·平卡斯的铁腕治理已经可以看到反面效果的端倪,人才流失的风险日益紧迫.不仅仅是Facebook和Zynga,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典型,互联网行业的多数企业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离职创业和频繁跳槽是这个行业的一大特色.从互联网行业的特色出发,知识型员工管理的难度可见一斑,为此也引出那些时常困扰管理者的疑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信任视角,对组织内部纵向信任与员工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企业中通过加强组织内纵向信任,促进员工进谏行为已成为当今顺应组织变革、创新、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刻不容缓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的众多问题中,员工成就感的缺乏可以说与产权问题同等重要,是迫切需要解决也能够通过管理而解决的一个问题。效益较差的企业留不住人才,而效益较好的企业同样存在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进取精神不强的现象。其中,成就感缺乏是直接原因之一。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的成就感并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早已成为国外企业及我国一些新兴产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激励手段,也是现代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对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如何通过培养员工的成就感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其敬业精神和成就意识,还…  相似文献   

14.
员工知识培训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培养问题。通过有效的员工知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和外部环境变化。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员工培训实质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企业真正重视职工培训.对企业、对职工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但很多企业对于如何开展员工培训以及开展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还存在若干认识上的误区.本文结合笔者在某大型企业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员工培训中存在的误区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应对的解决对策.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信任!所有不信任经营、经营不信任所有,经理不信任员工、员工不信任经理,上级不信任属下、属下不信任上级等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新时期,为了更好的适应转型期,就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青年员工更是企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在转型期间的国有企业应该注重解决人才问题,尤其是充分发挥出青年员工的作用。本文针对国有企业中青年员工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现状,为国有企业提出一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从而发挥青年员工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使得各种人才在企业同的流动频繁,员工流失率高成为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吸引和留住员工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基于"幸福人"假设,从员工关系的建立、快乐管理、员工关系的延续与扩展三个阶段系统构建高新技术员工关系管理模型,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和其员工的特点,以及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剖析,提出了相对应的员工关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内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但普遍面临员工高流失率的问题。根据调查,员工高流失率的内在原因在于物流企业没有对员工实施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对前途感觉难以把握。为了留住人才,物流企业可以从为员工提供多种职业通路,规范用人机制,在员工职业初期即进行引导,将员工当作企业的资产加大投入力度,与高校合作培养等方面来完善员工的企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9.
现在企业和国家对人才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企业贯彻的理念都是要重视对人才的应用。现在,企业对人才争抢都是十分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当今保险业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也是非常庞大的,这些人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员工的离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何让员工留下来,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关注的中心。文章以A财险公司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分析导致财产保险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开始发展创新创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当前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不断的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由企业提供教育经费以供办学使用,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让高校在企业的内部成立专门的教学部门,便于职工的内部教育和技能培训,企业要大力鼓励在职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内继续教育,制定相应的优惠制度;其次企业可以和高校共同制定奖学金,创建企业订单班,将企业的内部文化、经营理念和相关技能结合到教学中,才能为企业培养出专门的高技能人才。文章对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说明,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为我国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