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证据是国家审计人员在发表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时必备的支撑依据,但在经济犯罪案件中,审计人员往往无法利用单个的审计证据来直接揭露或表明经济活动的真相.证据链构建理论要求审计证据链的证据以逻辑递进的方式联结,以实现审计证据与法律证据之间的有效衔接,为经济犯罪案件提供量刑依据.本文从审计证据链的相关概念及构成要素关系出发,提出链状、网状及复合状三种链接模型,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链节——链接——支链条——分链条——完整证据链"的五步走构建步骤,并对各构成要素在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司法运用方式展开探讨以期提高经济犯罪案件的办案效率.  相似文献   

2.
司法审计是司法机关根据案情需要,采用审计手段对有关会计事项进行审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幅增加的经济犯罪案件给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梳理与研读涉及司法审计及经济犯罪侦查的文献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司法审计技术在经济犯罪侦查、取证方面的现实应用,探讨研究司法审计对提高经济犯罪侦查效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案件鉴定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依法接受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各级执法机关的委托,对涉及经济纠纷的有关当事人的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的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委托鉴定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经济案件鉴定是关系到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证据之一,做好经济案件鉴定审计,是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持法律公正的有力保证,也是检验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经济案件鉴定业务的承接1、明确委托人。经济案件鉴定的委托人必须…  相似文献   

4.
对审计证据进行复查,不仅是审计员的职责,而且是审计组长和审计组所在部门项目负责人的共同责任;也是专职复核机构复核案件的重要内容;是上一级审计机关或政府法制部门或人大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对审计项目内在质量检查的重点。复查或检查目的都是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及每个证据与审计事实的关联性进行验证,以准确地把审计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审计机关的调查取证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的形成,而且影响到审计处理、处罚的决定,乃至违法犯罪者刑事责任的追究。文章从证据的定义入手,对审计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推导出审计证据对刑事诉讼具有重要证据价值的结论,为审计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作了法律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志坚  陶萍 《会计之友》2007,(6Z):48-49
要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就必须依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内容或事项收集审计证据。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是形成准确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了完整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方法体系以确保审计证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对涉及到财经专业的问题需要技术鉴定时,必须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鉴定,作出鉴定结论,形成民事诉讼证据,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审计事务所是国家授权审计机关批准的对经济案件进行鉴定的法定权威鉴定机关,它应该协助和配合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鉴定结论应由鉴定部门制作并经当庭质证,保证了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资瑛 《中国审计》2005,(18):66-68
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大力推进,审计部门向司法部门移交了大批的违法违规案件,然而由于审计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社会职能和属性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使得审计证据与诉讼证据在认定手段、认定标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异,审计证据还不能被司法机关作为有效证据直接采信,造成了审计移送处理涉嫌犯罪案件判决迟缓、判决率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审计成果的扩大。下面笔者结合审计证据与诉讼证据的各自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希冀对强化审计证据,提高审计证据的司法采信度有所帮助。诉讼证据(本文仅指刑事诉讼证据)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依照法定的…  相似文献   

9.
田晓明 《财会通讯》2004,(10):45-46
审计证据的基本属性 1、合法性。审计证据的合法性关系其是否可采用的问题,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或有合法来源的证据才具有证明能力,否则将丧失证据资格。一是形式要合法,审计证据存在的形式与审计证据的形式要相符,法律要求证据必须履行相应法律手续的,审计证据应当满足这些要求。如不动产的权证应是有关部门颁发的产权证书;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就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审计委托模式加强审计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接连爆出银广厦、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而会计造假往往牵涉到CPA的审计失败,CPA没有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上市公司频频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了CPA行业的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1.
徐宏峰 《会计之友》2007,(7S):51-52
近年来,CPA或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串通,提供虚假签证或出具虚假审计意见,形成审计合谋。解决审计合谋对策在于强化审计服务低质量竞争的法律责任,净化CPA执业环境,加强政府监管等。  相似文献   

12.
审计监督与防范经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监督能够在打击与防范经济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审计监督的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有效的发挥,本提出了强化依法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明确审计分工,严密防范经济犯罪网络;突出审计重点,加强对经济犯罪案件高发部位的审计监督;改进审计方法,完善审计防范经济犯罪的手段;开拓审计领域,强化审计制度威慑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收集、鉴定和运用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计算机在审计过程的运用将不可避免地对审计证据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审计调解的涵义与原则。(一)审计调解的涵义。经济纠纷案件审计中试行调解,简称审计调解,是在审计人员查清案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或其他审计人员居中辑旋,促使案件的双方(或各方,下同)当事人就案件中有争议的事项及双万在本案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协议的全部活动。所谓“试行调解”,具有两重涵义.一是调解不属于案件审计的必经程序,二是审计调解尚无统一操作规范。审计调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律师调解的性质相同.部属诉讼外调解。而审计调解既是控济纠纷案件当事人的民事活动,也是注册会计师对于经济纠纷案件依法进行审计鉴定的必要补充。它是社会审计鉴证职能作用的延伸,是开拓社会审计服务领域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谈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将审计证据分为会计报表所依据的原始凭证与会计记录、其他来源的佐证信息两大类。事实上,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时也是按照这两大类目标来进行的,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也体现着对这两类目标进行的判断。(一)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够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从数量上说,考虑到审计证据取得的经济性,审计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审计人员通常把需要…  相似文献   

16.
审计证据是审计监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前提,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基础和后盾。如何搜集审计证据,既是基础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应用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法务会计诉讼支持业务是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会计服务领域,它是通过对特定经济犯罪、经济过失和经济纠纷案件进行会计计量与反映,对特定的经济事项(案件)提供会计分析,为法庭对有关经济案件最终裁决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为法庭和诉讼当事人提供的一种专门服务.法务会计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是通过各种证据来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司法机关“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在实践中,司法审计报告具有客观、全面、专业、权威的特点,能对财务上的一些专门性问题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结论,而被司法机关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它更被视为是指证犯罪的重要证据。不久前.这样一份客观、全面、详细的审计报告,就将朱家骅,一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省人大代表”送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审计月刊》2005,(7):47-47
该国际审计准则明确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审计人员为获取审计证据而应采取的程序。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结果。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抽样是现代审计的基石,而审计抽样显然离不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更离不开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抽样的范围,而且关系到CPA如何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它既是CPA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CPA评估审计风险,制订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