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减负增收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减负是增收的基本保障。农民沉重的不合理负担主要来自于不规范的政府行为。政府减负才能保证农民不合理负担的减轻。减轻农民负担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村地方及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剪除政府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和经济指标,加大对农村财政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使得农民得到一定的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2.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实现农民身份转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就业,这是一个缺乏根据的悖论,我国社会结构变动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工业化中保留着庞大的农民群体,农民队伍未发生分化,此乃当前我国农民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必须尽快创新一种推动农民身份变革以逐步减少农民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乃至整个市场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3.
涂富秀 《发展研究》2006,12(12):95-97
农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险制度,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情况。本文论述了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化、法律化的必要性,剖析了我国现行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日,黑龙江省政府为妥善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数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生活比较艰苦,被归为弱势群体。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入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生物群体,又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本文引用生态学理论中的生态位原理来分析农民生态位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研究农民生态位的发展问题,并就在不断完善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培育适合农民发展的生态空间给出了相应对策,这对农民自身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艺红 《经济师》2008,(5):88-89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则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所在。农民土地权益被长期漠视乃至被严重侵蚀;已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构成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然而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实效却难令人满意。反观我国农民权益的保护机制,无论从观念层面上,还是在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操作上,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要克服这些缺陷,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唯有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犯罪率也急剧上升,从有关地区的调查来看,农民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主要是侵犯财产权、暴力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民利益集团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集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利益集团,但是,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民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民人数太多以及集团组织者的匮乏。农民利益集团的缺失使社会矛盾不断地积累,对农民和国家都不利。国家应成立专门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或部门,引导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寿正 《江南论坛》2003,(12):14-16
纠正了长期实行的反城市化战略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一大批农业用地成为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农民对国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同时现在的农民失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农民组织是农村公民社会的核心.我国农民组织是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组织依托,农民组织的勃兴推动了我国农村法治进程.本文对我国农民组织进行界定与分类,分析我国农民组织发生发展的历史缘由,以及我国农民组织勃兴的现状、特点与法治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农民失地利弊的判断应该用理性代替感性.农民失地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2.
白呈明 《经济师》2003,(7):10-1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而农民利益问题则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所在。农民利益的长期被漠视乃至严重侵蚀 ,已频频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构成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然而我国农民利益保护的实效却难以令人满意。反观我国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无论从观念层面上 ,还是在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操作层面上都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 ,要克服这些缺陷、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保证社会稳定 ,惟有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3.
杨茜 《大陆桥视野》2011,(22):168-169
随着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结构调整的深入,征用土地将不可避免。而土地作为一种农民安身立命之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一经被征用,就使他们成为既失地又失业,一无所有、无依无靠的游民,也就意味着农民就业以及生活失去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严仍昱 《技术经济》2006,25(10):98-10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社会根源是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使农民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经济能力、积极的社会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改革公共品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品供给平等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素质、农民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正武 《技术经济》2006,25(3):53-56
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通过对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方玲 《经济论坛》2006,(9):122-124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农民社会流动,实质上就是农民社会地位的变迁。但是,农民社会流动,只不过是农民为寻找其他生活来源而暂时或长期离开农村而处于流动状态,仅仅是“位置的移动”,其身分仍然是农民,其社会地位仍然处于社会的底层。当前我国农民社会流动的长期固定不变反映了我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深层次惰性。本文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农民的社会地位现状及其流动走向,并指出当前中国农民的社会流动方式主要是职业流动、城乡流动和阶层流动,并呈现出职业上的…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陶勇 《财经研究》2002,28(11):49-54
当前“三农问题”已总成绩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保界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在农民的所有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长期以来在重城轻乡、挖农补工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残缺不全,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制之外。政府必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保护,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权是指社会成员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经济保障和物质帮助,以维持一定生活水平需要的法律权利。社会保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是保障公民充分享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获得主体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低,农民的社会保障未全面覆盖,绝大多数农民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得不到充分实现,这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9.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长期向好发展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劳均产量和劳均产值相对较低导致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在跻身农业强国行列之前,仍需继续缩减农业劳动力数量、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从“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转变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面临城乡间户籍壁垒及隐性门槛、农民难以从乡土社会中剥离、职业农民发展环境尚不成熟、职业农民培育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障碍,未来还需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创造优良成长环境和健全培育保障机制等方面继续着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民阶层不断分化,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演变,农村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研究表明,我国农民阶层分化具有多元性、不彻底性和非均衡性的特点;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农民工阶层固化、进城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居民结构异化。农民阶层分化是今后研究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视角,尤其不可忽视农民阶层分化所附带的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