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紫莹 《现代企业》2021,(1):152-153
当前我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制度改革为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利用创造条件,但目前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利用仍存在审计成果、人才与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内部审计资源质量不高等局限性。本文尝试建议政府审计实行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加强与内部审计人才的交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技术利用并构建云审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指导企事业单位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措施,希望推动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李学岚 《会计之友》2007,(10X):83-84
笔者针对目前多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从审计主体、人员素质和审计手段进行分析,提出由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共同组建新的审计主体从加大审计宣传,增加审计经费,落实审计责任,公开审计报告等方面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本文就高校审计现状提出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协同机制,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构建审计监督协同机制要加强党对高校的统一领导,以高校治理目标为导向,首要协同监督职能部门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理念,设立协同监督委员会,克服监督管理盲区,建立监督平台库,促进系统协同整合。制定审计监督协同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审计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审计监督技术方法,构建审计人力资源智库,多领域、多维度、多视角地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自然资源审计日益重要.近年来,学者们关注各大审计主体在自然资源审计中的协同效应,并提出审计资源的协同尤为重要.然而未能详细阐述审计资源协同的路径.自然资源审计协同效应的发挥以及自然资源审计资源的内外部共享机制的形成需以自然资源审计云平台为基础.协同效应视角下自然资源内部审计云平台可包含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共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数据筛选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预警模块,并与政府审计中建设的自然资源审计云平台实现数据模块关联,实现自然资源内部审计的审计资源的协同.  相似文献   

5.
陈晓芳  曹山 《财会通讯》2010,(11):46-48,84
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经济活动多元化且日益复杂,对高校内部审计需求大幅增加,而高校内部审计能力建设滞后,二者之间的协调非常关键。本文以界定高校内部审计需求为基础,论述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需求与审计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博弈分析,提出了针对审计需求的审计能力建设的建议,认为高校内审需求的有效性,短期内能够增加内审部门提高审计能力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冲击,现有的内部审计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大数据审计。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大数据审计发展的困境,对当前内部审计机构的金字塔型、矩阵型等典型组织方式进行比较,并结合大数据审计的特点,提出大数据时代基于大型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的内部审计机构改革方向,即减少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层级,构建跨部门数据集中与分享的云存储平台,引入大数据专家组成内部审计数据组。最后,进一步优化大数据环境下协同工作的内部审计流程。改进后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方式有助于强化审计数据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审计资源,优化审计流程。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协同,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形成审计监督合力,已成为缓解当前审计任务过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探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同的可行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三者间审计协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同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周原 《财会通讯》2008,(9):19-21
随着审计任务的加重,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因素相应增多,增加了审计风险。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视角出发,结合审计风险的相关理论,在深入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如何防范和控制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与任务,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及职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强化内部审计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经费增加,高校内部审计范围扩大,内容更为复杂;而高校内部审计却面临审计人员不足、缺乏独立性、审计质量不高等客观问题。文章基于受托责任理论,从受托责任理论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关系出发,探讨了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及客观必要性,剖析了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校应选择适当的外包形式、加强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监管和寻求内外审计最佳结合点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科研经费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莉 《审计月刊》2007,(7):35-37
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处理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相应的内部审计程序,它覆盖审计准备、实施以及报告编制三个阶段,从而为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玉玲 《财会通讯》2011,(11):130-132
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幅增加,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对用好教育资金、减少高校内部的挪用和贪腐行为、并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指南文件,但高校内部审计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总结了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基建审计任务的日益繁重,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介入时间不合理、接入程度难把握等问题突出,各高校应积极探索将信息化技术全面运用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业务实践中,建立集审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操作平台于一体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从提高信息化意识、培养和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增强高校内部审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审计机构独立性差、审计领域较窄、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探索了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要性,并为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重新定位,提出了建立审计委员会、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表现出内部机构人员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只注重监督职能等弊端。为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高校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树立风险意识;对内部审计方式和技术手段、职能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审计质量控制是高校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质量,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的重要保证.论文结合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应采取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实施责任追究机制、改进质量控制手段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肖舒予 《企业导报》2011,(13):167-167
高校内部审计可以促进高校全面落实公共财政政策,推进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高校领导决策和高校各部门的工作保驾护航。完善高校内部审计,需要认真做好高校内部审计规划,积极运用现代化审计方法与手段,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谈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起步晚,发展滞后,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个逐步扩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市场。如果高校内部审计不能在执业独立性、内部管理和执业素质等方面做出创新之举,内部审计将失去其存在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参照西方国家审计模式,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审计、内部审计及高校内部审计的内涵开始,讨论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进而讨论了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提出高校内部审计要转变职能,由"把关型审计"向"管理型审计"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成效,促进高校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化解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各种经济活动的日趋增多,高校内部审计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风险逐步增大。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和主观因素着手,文章提出探索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新框架,健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体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对审计计划的控制等措施,来防范控制高校内部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