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离不开成员的参与,忽视成员态度将会导致合作组织的失败。文章以在陕西省对19个农民合作组织的调查获得197份有效数据为基础,以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TPB)作为框架,以人的因素为主要视角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成员参与管理意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促进农民参与组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合作存在于其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产业结构转变的大背景下,农民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均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人情依然是村庄内合作的基础,经济理性的渗透是农民合作外向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转变、村庄规范对村民约束力的下降也是导致农民合作行为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中农业衰退现象研究——以安徽省郎溪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农村社会,农村是中国的基石.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又要靠农业的持续发展.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巨大变革,农村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使得农业衰退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衰退"的现象.因此必须立足农业本身,实现持久的"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机制创新,是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的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从合作组织内的非正式制度存在状况出发,正确认识非正式制度中信任与权威在合作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将法人治理与以关系治理为基础的农民合作自治相结合,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治理机制创新的一个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5.
赵耀 《农业经济》2007,(11):61-62
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的要求,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黑山县在"辽西县域经济群中率先崛起"的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黑山县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宏观背景,通过"深描"甘肃省东南部L村农民在婚姻、养老、教育、居住4个维度上的生活实践,试图对L村农民的观念和行为变化作出深入观察和解释性理解。研究发现,农民身上所具有的诚实、憨厚、守望相助等传统特质正在快速弱化,中国人的民族性中最具根性的温和、含蓄、内敛的特质在农民身上正逐步消解,透过村民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似乎可以看到中国人民族性变迁的隐约轨迹。民族性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间存在着建构与解构的双向互驱关系一一民族性以内敛而持久的文化性力量建构着社会秩序,急剧转型中的社会环境在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造着他们的民族性。"民族性"意义上的农民性格特质变化只有在文化认同和道德伦理重建的进程中逐渐矫正,才能真正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使农村乃至国家整体发展获得重要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展的前提是农户对它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作为社员的农户能够长期维持合作关系。为进一步验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员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江西省27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员农户为例,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基本特征、经营现状、参与组织行为以及对组织发展的认知程度等四类因素对其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越大、现金收入越多,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销售农产品的份额越高;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越大,社员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及经营宗旨的总体认可度、对合作经济组织活动的支持度与对合作经济组织绩效的满意度越高;当地的政策环境越好,农民在未来两年内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越弱。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整体上看,现有农民合作组织还存在农民内生力量不足、服务层次低、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利益机制、人才和资金匮乏等问题.应通过政府正确定位、加强扶持与监管、在实质上以农民为主体、完善利益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等政策措施,促进其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介入过程中违背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文章认为除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户的行为选择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调研得知了农户的行为,分析得出这些行为可归因于农户的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农村雇工自营制下农户行为效率的分析,得出由于制约因素的改善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在雇工自营制下农户行为具有效率的结论。因此,解决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有必要强调重视其农民问题的微观基础——农户行为;同时,也有必要尽快改善制约农户进行具体行为选择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供销社通过领办示范、企业参办、规范创建、培训助推、流通服务、典型示范和项目扶持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本文分析了沈阳市供销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时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措施。文章认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专业大户与专业小户、公司与农民社员以及社员与雇工的关系;扶持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才是真正扶持农业、真正扶持农民。  相似文献   

13.
王锋 《农业经济》2007,(11):65-6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大悟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纽织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制度安排规范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用服务创新、制度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和技术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靠的是在经济上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发挥这一优势的关键,就是实现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越性就越能集中地得到体现。遵循在发展中探索规范,通过规范促发展的思路,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协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规范化两方面入手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产生,它保持了农民产权的相对独立性,又实现了生产的专业与联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市场主体寻求降低交易费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结果。国外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已在组织形式、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目前,我国农村仍以单个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难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保护并提高自身的社会经济效益,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经过对作为改造小农户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和调查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内部侵权、内部控制无效或形式化、信息监督与薪酬激励控制失衡等问题,原因是内部治理与规制存在缺陷,导致难以实现内部成员权益平等和内部秩序有效,成为农民成员增收的障碍。保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可持续成长,最终实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富裕,完善内部治理规制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青藏地区随着民间商贸的兴盛与辐射,广大牧民家庭生活资料消费开始了结构性变革,需求结构呈现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促进了牧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尤其是商贸的频繁往来直接催生了普通牧民的经商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经商之术,牧民的商贸资本组成方式和经营模式也逐渐完善。对外来商品的依赖和本地土特产品的大量外运,推动了牧民生产结构的变迁,一方面畜牧狩猎生产方式的逐渐缩小,农耕且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在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下,牧民从事的畜牧生产也相应地进行了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以一地一品为特色的畜牧养殖业。这样外界市场信息亦更迅速传入广大牧区部落中,导致他们的生产活动走出封闭、半封闭状态,牧民的社会开始了变迁。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能源结构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而农村能源利用及变迁却受到乡村人口、家庭结构、生产方式及民众观念等农村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是能源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因、人口变迁、家庭结构小型化是导致能源利用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则是农村能潺利用变迁的直接因素,农民观念体系的变革也为农村能源变迁奠定了主观基础.笔者建议:我国农村能源结构在适应能源供应、能派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盼前提下,应该走改造、拓展、多元化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9.
营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组织生产销售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许多成功做法值得其它地区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是否简单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就能增收,而且是持续地增收?农民合作组织自身的建设、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下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调查了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它们的经营状况;考察了它们面临的内外部生存和发展的严峻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