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丽 《魅力中国》2011,(17):273-273
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它在传播过程中各地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形式和地域特点,也对当地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日本为例,佛教自传入日本之日起,在日本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进而对日本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元六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早期发展呈现佛教与政权结合紧密、专持一宗、与神道重合等特色,以后日渐普及,对于稳定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发展思想也有违背佛教初衷的地方,如亲鸾提倡的“在家佛”构成日本佛教一大特色,但同时失去了佛教的原点。  相似文献   

3.
<正>佛教自西方传入中土,始于汉,盛于隋、唐,逶迤于宋、元、明、清,直至而今,绵延相传,历经两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不仅仅是中国佛教徒信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宗教,它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佛教成为了维系华夏儿女情感的桥梁,某种程度上还起到了和平友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复杂多元的民族来说,  相似文献   

4.
佛教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佛经翻译活动也随之展开,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也由此开始。这些典籍不仅对印度佛教的中国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广作用,同时佛教典籍的翻译也对中国古代的语言、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中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正因为有了中国的文化与中国人民宽大的胸怀,才有今天的日本,古代中国的文化-汉字,佛教,制度等,传入日本,促使日本文化的发展,可是,日本人却在那段不幸的日子里,犯下了侵略,凌辱中国人民的罪行,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对此深表内疚,同时常想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做点什么,以作为补偿,我衷心祝愿中国发展,繁荣,愿意为中日友好,中国的发展,天津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平 《走向世界》2003,(4):68-71
汉传佛教的宏远 佛教是佛陀的言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若按佛历计,距今已有2547年。 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国佛教由于传入时间、路线、民族等因缘不同,就构成了“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教派俱全这一独特格局。  相似文献   

7.
李松 《魅力中国》2011,(7):274-274
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积极适应中国国情,融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佛教的众多分枝中,当今以少林寺的最为声名显赫,成为中国佛教在国际社会最为响亮的一块招牌。从发展的历程来看,少林寺称得上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少林寺为例,谈谈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原有的文化上又增添了新的元素,它那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生活领域,甚至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人结合这篇文章,描述了佛教对中国文学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邓氏事 《魅力中国》2014,(22):69-71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650年余了,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雙重文化互相摄入,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范畴。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信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佛教从宁波传入,迄今还保存了大量宁波古代佛教美术作品,这使宁波在日本被尊崇为"圣地"。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是日本第二大国立博物馆,于2009年7月18日至8月30日期间举办了"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特别展。该展览由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读卖新闻大阪总社主办,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西藏壁画艺术以其鲜明的东方美术特色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傲立其间。从西藏壁画这个特定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西藏历史的投影,从中领略西藏古老文化的殊胜风彩和藏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与发展对西藏壁画艺术的直接影响西藏壁画艺术是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公元7世纪初,佛教正式传入西藏。由于上层统治者崇佛兴佛,佛教在民间广为传播,藏区修建寺庙和殿堂之风极盛。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都兴建于这一时期。为了宣扬佛教教义,营造神秘的宗教氛围,寺庙壁画和悬挂于经堂的绘画便成批地  相似文献   

12.
泉畔有梵音     
郑连根 《走向世界》2009,(21):29-31
对古代中国而言,佛教是彻底的异域文化.佛教能传入中国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属奇迹.须知,佛教诞生于印度,在印度与中国本土之间,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要穿越这条高耸的山脉实在是太困难了.可是,佛教竟然穿越了"世界屋脊",奇迹般地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全球范围内的烟草传播,同时也是一种人类文化的传播,烟草已经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不同传入地的各种风俗,并被当地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所同化、吸收,逐渐融入其中,形成其独特的烟草文化.同样作为传入地的中国,烟草也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烟草文化.本文从中国浓厚的的烟草文化入手,着重介绍了烟草传入中国后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从传统、礼俗、品牌、烟具等方面探讨中国烟草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展示烟草时于广大烟民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新疆摩尼教信仰的兴衰。摩尼教是继祆教后,传入新疆的又一古代波斯宗教。新疆地区摩尼教的传播,主要与信仰摩尼教的粟特商人的活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后成为新疆回鹘人的国教,新疆境内吐鲁番盆地是摩尼教的传播中心,随着回鹘人改换朝代信奉佛教而衰落,同时表现出其特有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它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载体——汉译佛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接触的产物。佛教的融入不仅体现在义理方面,译经语言的"中国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本文从促使语言发生发展的"文化心理"入手,探究佛教词汇"中国化"的规律和动因,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在法门寺地宫佛真身舍利发现20年、法门寺和法门寺博物馆对外开放10年、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之际,98年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唐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1998年11月19日至23日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大陆和香港、台湾及美国、日本、新加坡...  相似文献   

17.
卫燕 《魅力中国》2010,(3X):207-208
佛教自传入日本,在日本的艺术发展中一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日本手工艺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佛教审美思想的日本手工艺设计,得以发展出本民族的独特风格,称为"和风"。佛教审美已深深渗入日本工艺设计的历史中。其中茶道大师、陶艺家千利休开一派之先风,称为其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佛教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它并不像基督教在传入之初就有自己一定的体系,而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儒家、道家的影响,并时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斗争与反斗争中,逐步走上了儒释道相融合的道路,慢慢地中国化、民族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马玉飞 《东北之窗》2012,(22):122-125
佛教东来之初,便与中国的泰山文化发生联系。这缘于泰山信仰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诸多古印度僧人远涉关山在东岳泰山留驻。与此同时。也有泰山大德舍广命海。远诣西天,求学问道,在天竺传下其取经声名,从而使泰山在中印佛教交流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经律异相》和《法苑珠林》是六朝到唐初佛教类书的两部代表性作品,他们反映了六朝和唐初两个不同时期的佛教知识发展状况。《经律异相》与《法苑珠林》二书的分类差异展现了佛教知识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步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动态地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历史轨迹,客观上揭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发展过程中的整合历史、融合文化差异等特征,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