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战略定位是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确定城市发展定位,确定发展重点。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嘉峪关市作为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多,易受资源型城市"资源竭城市衰"发展规律的制约,给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实要求资源型城市必须把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处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发展水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等问题。本文在低碳经济意义上,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现状和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近年来一些资源型城市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等“三危”现象,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问题是综合性的,必须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多方面进行调控才可能使之走出困境。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实施,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传统资源型城市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近几年资源枯竭速度逐渐加快,使得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结合这类城市的具体特点进行产业转型,不断完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使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我国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适当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时机选择与现实操作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已日趋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资源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近年来也进入了国家决策视野.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产业的发展由其储量决定,其整个存亡过程呈"生命曲线"形态,即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其转型成本、风险不同,因此,应把握最佳转型时机,以减少转型给资源型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竭等原因,这些城市也积累了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资源犁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和认识资源型城市转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破解会融现实约束,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体制与机制,确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处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发展水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等问题.本文在低碳经济意义上,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现状和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全玮 《甘肃金融》2006,(10):28-30
白银市是依托铜矿等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为全国有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较为单一的经济结构.随着资源枯竭、资源开采企业逐渐老化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大批员工失业等问题.2001年以来,白银市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按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制,一手抓替代产业培育发展"的工作思路,使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凸现,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城镇就业和拉动投资的一支生力军.因此,放手发展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面临着经济与社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中的资本构成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型城市.目前,我国约有400多座资源型城市,它们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不少城市资源枯竭、自然环境恶化,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社会保障和就业率低等状况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张冀磊  任婧萍 《金卡工程》2009,13(5):234-234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资源诅咒说"推翻了传统的增长理论,认为自然资源的丰裕会通过一系列机制阻碍经济增长.本文着眼于资源约束和资源诅咒两大理论,以国内城市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资源通过何种途径对经济增长起何种影响,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于自然资源、依靠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与经营而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类型,这类城市资源指向性明显,而且往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城市经济容易因资源枯竭而发生逆转.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不仅对我国,而且对全世界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以陕西榆林为例,提出了成长期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受资源,市场因素的影响.成熟期、衰落期的资源行程是普遍面临着资源衰竭、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地方财政困难、下岗职工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缓陵甚至猥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强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至今为止尚未破解的世界陛难题.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不仅是因为它是我的家乡,以及它的情况严峻,更是因为阜新市是中国首个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试点,对全国其他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起到积极的催动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少民 《中国财政》2012,(11):61-62
河南省三门峡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占全部经济总量的67%,其中资源性工业占工业总量的70%。为促使资源型城市尽快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门峡市提出了强力实施以"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一高"战略,涵盖了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关系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转型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期间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是典型的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累计为国家贡献了2000多亿元工业产值,输送原煤4.8亿多吨,上缴税金200多亿元,为全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源开采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和发展接续产业的有力措施,截至"十五"末煤炭资源已基本枯竭,2008年,石嘴山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由此拉开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大幕.为客观评价石嘴山市经济转型效果,本文选取2008-2015年石嘴山市税收收入数据,通过产业税收结构变化,透视转型8年来石嘴山市经济结构调整情况,提出完善政府财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税源,夯实财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将城市的主导产业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加工转向其他产业,使城市逐步摆脱对原有资源产业的依赖,寻求新的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和持续发展,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个城市再造的过程。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我国426座资源型城市中处于成长期的占19.3%,处于成熟期的占68%,处于衰退期的占12.7%。对于这些资源型城市来说,无论是处于哪个时期都存在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问题。河南省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同样面临着城市经济转型的难题,如何实现城市经济转型是平顶山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谋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有必要引入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模式。本文从全国首批资源转型城市--白银市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对近年来白银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9.
白银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自有资源日趋枯竭的困境面前,不等不靠,勇于探索,在城市经济转型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被形象地总结为"白银模式"。因而吸引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白银城市发展项目"信贷支持,意在助推白银城市经济转型的基础上,在更大区域推广"白银模式"的转型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伴随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依赖资源及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价格上升与产能扩张支撑经济增长的风险逐步加大,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迫在眉睫.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特征和目的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而在此过程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论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低碳经济发展和金融的支持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