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我国储蓄与投资失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学界许多人撰文谈到目前我国储蓄与投资失衡的问题,而谈及"失衡",多半都认为储蓄大于投资,结论自然就是要加强、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他们的依据,一是银行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越来越大,二是外汇储备越来越大。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资金  相似文献   

4.
夏永祥 《当代经济科学》2003,25(3):38-41,88
本文回顾了 1996~ 2 0 0 2年我国利息率连续 8次下调而居民储蓄却逆势激增、存贷款差额扩大的运行情况 ,从储蓄功能多元化角度解析了其原因 ,并对未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出路及利息走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1994年和198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高通胀年份,这两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很接近,但个人名义收入增长率的差别则很大,远大于通胀率的差别。这主要是储蓄倾向不同导致的。1988年储蓄倾向大幅度下降,1994年的名义收入增长率很高,但储蓄倾向也很高,如果储蓄倾向是1988年的水准,通胀率还要高得多。所以储蓄倾向波动对短期通胀率的影响很重要。另一方面,给定个人名义收入增长率,不同的储蓄倾向引起不同的通胀率,从而导致不同的真实收入增长率。从这个角度看,储蓄倾向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 1989年我国城乡储蓄创纪录增长,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上涨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继续平淡,储蓄增势仍然旺盛。如何估价去年以来的市场波动与储蓄增长,关系到当前宏观政策的抉择。本文试通过对我国近年来消费与储蓄变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有关看法和对策思路。一、“市场疲软”与耐用消费品波动市场波动也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消费需求约占社会总需求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又占消费总需求的90%。所以,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最主要部分。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可以划分为生活必需品需求、一般日用品需求和耐用消费品需求三个部分。由于我们缺乏专门的耐用品零售额历年统计资料,只好以文娱用品类消费品代表  相似文献   

7.
过度储蓄理论与我国的过度储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动态》2006,(7):06-110
  相似文献   

8.
正一、欧美国家关于储蓄国债政策的讨论与调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金融业爆炸式发展,可流通债券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产品,市场容量和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张,欧美发达国家的储蓄国债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发行压力,一些国家对其可持续发展开展了思考与讨论。英国、美国经过讨论认为储蓄国债对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分散国债筹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调整管理策略;2004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建议加拿大政府放弃储蓄国债,称这样做将在9年内节约资金约  相似文献   

9.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其与我国诸多宏观经济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也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成因入手,阐述我国储蓄行为的变化倾向,以利国家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0.
“边际消费倾向”悖论与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经济师》2006,(1):23-24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乘数理论的一个基石。为了扩大内需,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文章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视来探究其原因。不同的消费品具有不同的乘数效应,只有通过消费品结构的升级,投资才能真正产生强大的乘数效应,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储蓄政策对于抑制总需求膨胀和促进总供给增加具有较强的政策效应。储蓄政策作为国家指导和调节储蓄活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涉及到国家对储蓄活动的基本态度及对储蓄运行机制的具体设置等问题,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积极促进还是消极限制储蓄总量的增长即储蓄总量政策;第二,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储蓄动机体系即储蓄动机政策;第三,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储蓄结构及储蓄使用机制即储蓄结构政策。 1.储蓄总量政策储蓄总量政策反映一个国家对储蓄总量增长的最基本政策观点。根据不同国家对储蓄总量增长的不同政策观点,可以把储蓄总量政策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消极地对待或限制储蓄总量的增长,二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储蓄总量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不同的效应。从各国的实践来看,消极地对待或限制储蓄总量增长往往会  相似文献   

12.
动机之一:增加收入储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为储蓄高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储蓄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收入是决定储蓄的主要因素,在不降低原有生活水平的条件下,储蓄是保证增加收入的最理想方式。动机之二:理财储蓄。储蓄的最直接动机是追求利息。利息率常...  相似文献   

13.
张兰 《经济论坛》2003,(20):61-62
自从中国1996年实现经济“软着陆”以来,国民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消费物价指数与零售物价指数持续走低。内需增长不旺,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回升,而且使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强。据统计,过去我国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即居民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推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为此,中央银行曾连续多次降低利率水平,以求拉动需求,刺激消费,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发行国债与利息征税双管齐下的政策措施便被付诸行动,以图进一步刺激需求,压缩储蓄。征收利息税,准确地说应该是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其征收范…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通过对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进行分析,对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进行拓展,并对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振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1.平均消费倾向曲线是一条向左下方倾斜的单调递减曲线。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Absloute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双高",即高投资、高储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西方经济学有关投资、储蓄、经济增长、利率等相关理论,试图构建其逻辑框架,并立足我国实际,探讨我国双高现象的真实原因.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投资与高储蓄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我国的高储蓄率归因于不断增加的国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3,29(2):3-7,69
1998年以来,为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政府先后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其效果还不尽人意。为此,应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确定“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的过度储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过度储蓄;(2)未来大额刚性支出引起的过度储蓄;(3)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引起的过度储蓄。1.收入差距过大。根据霍布森的过度储蓄理论,如果收入或消费力的分配符合需要倾向,消费将随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但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需要对分配并无固定性的关系,分配是由另外的条件来决定的,即有些人分配到的消费力大大超过需要或可能的用途,而其他人分配到的消费力甚至不足以满足体力的全部需要,就会产生过度储蓄。凯恩斯也认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水平的费用通常首先从他们的收入中扣除掉,…  相似文献   

20.
一、储蓄和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利率与储蓄之间的简单正向关系。弗莱(Fry,1978)做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亚洲一些国家,实际利率对储蓄有显著影响,而乔万尼尼(Giovannini,1983,1985)对另一些亚洲国家的实证考察结果不能得出与弗莱相同的结果。考虑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观点可能适应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